中醫(yī)古籍
  • 《集驗(yàn)方》 治天行諸病方

    作者: 洪氏

    治天行病,上氣咳嗽,多唾粘涎,日夜不定,生姜煎方。

    生姜(三兩,去皮切如豆粒大)

    上一味,以餳半斤和,微煎令爛,每日無問早晚,少少含,仍嚼姜滓一時(shí)咽之。(《外臺(tái)》卷三)

    治天行后,氣膈,嘔逆不下食,生蘆根湯方。

    燈心(一分) 生麥門冬(十二分去心) 人參(四分切) 生蘆根(一大握切)

    上四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溫三服。(《外臺(tái)》卷三)

    治天行熱病口瘡,升麻湯方。

    升麻(二兩) 通草(四兩) 射干(二兩) 羚羊角(三兩屑) 芍藥(三兩) 生蘆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外臺(tái)》卷三)

    治天行熱病,口苦,下氣除熱,喉中鳴,石膏蜜煎方。

    石膏(半斤碎) 蜜(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乃內(nèi)蜜復(fù)煎取一升,去滓,含如棗核許,盡更含(《外臺(tái)》卷三)

    治天行病,腹脹滿,大小便不通,滑石湯方。

    滑石(十四分研) 葶藶子(一合,紙上熬令紫色搗) 大黃(二分切)

    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頓服,兼搗蔥敷小腹,干即易之,效。(《外臺(tái)》卷三)

    治天行病 ,下部生瘡方

    濃煮桃皮,煎如糖,以綿導(dǎo)下部中。若口中生瘡含之。(《外臺(tái)》卷三)

    治天行 瘡方。

    燒(馬)蹄灰,以豬脂和敷,日五、六用。(《證類本草》卷十七)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yàn)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píng)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hào)林屋散人,又號(hào)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