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鉤玄》 腳氣

    作者: 朱震亨

    蒼術(shù)(鹽炒) 白術(shù) 防己 檳榔 川芎 犀角 甘草 木通 黃連 生地黃(酒炒) 黃柏 有熱加黃芩 黃連

    有熱加竹瀝、姜汁。

    大熱及時(shí)令熱加石膏。大便實(shí)加桃仁。小便澀加牛膝。

    有食積流注。

    蒼術(shù) 黃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檳榔

    血虛加牛膝、龜板。

    如常腫者,專主乎濕熱,朱先生有方。肥人加痰藥。

    戴云∶有香港腳沖心,宜四物加炒柏。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津拌貼,以艾灸,泄引其熱。

    健步丸

    歸尾 芍藥 陳皮 蒼術(shù)(各一兩) 生地黃(一兩半) 大腹子(三個(gè)) 牛膝 茱萸(各半兩)黃芩(半兩) 桂枝(二錢)

    上為末,蒸餅為丸。每服百丸,白術(shù)、通草煎湯,食前下。

    一婦人足腫

    黃柏 蒼術(shù) 南星 紅花(酒洗) 草龍膽 川芎 牛膝(酒洗) 生地黃

    筋動(dòng)于足,大指動(dòng)上來至大腿,近腰結(jié),奉養(yǎng)濃因風(fēng)寒作。四物湯加酒芩、紅花、蒼術(shù)、南星。

    筋轉(zhuǎn)皆屬乎血熱。四物湯加酒芩、紅花。

    大病虛脫,本是陰虛。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補(bǔ)陽,陽生則陰生故也。不可用附子,可用參,多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