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雞峰》云∶夫風眩之病,起于心氣不足,胸中蓄熱而實,故有頭風面熱之所為也。痰熱相感而動風,風與心火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悶瞀也。又云∶頭風目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腦,而牽引目系故也。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血氣與脈并上為目系屬于腦,后出于項中,血脈若虛,則為風邪所傷,入腦則轉(zhuǎn),而目系急,故成眩也。診其脈洪大而長者,風眩也。
按∶眩暈雖為風病,而有內(nèi)外之分。雞峰所謂痰熱相感而動風者,風自內(nèi)生者也。血氣虛風邪入腦者,風從外入者也。內(nèi)風多從熱化,引之則彌盛。外風多從虛入,清之則轉(zhuǎn)加。二者不可不辨也。
《素問》云∶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下虛者,腎虛也,故腎虛則頭痛;上虛者,肝虛也,故肝虛則頭暈。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搖不定,目瞑耳聾,皆暈之狀也。
高鼓峰云∶腎陰不足,三陽之焰,震耀于當前,中土虛衰,下逆之光,上薄于巔頂,陰虛而眩者,目中時見火光,土虛而眩者,必兼惡心嘔吐也。
按∶中土虛衰,不能下蔽真陽,則上乘清道,所謂上入之光也。然亦有中虛肝氣動而暈者,如土薄則木搖也。大抵眩暈多從肝出,故有肝虛頭暈,腎虛頭痛之說,雖亦有肝病頭痛者,要未有眩暈而不兼肝者也。
《圣濟總錄》云∶風頭旋者,以氣虛怯,所稟不充,陽氣不能上至于腦,風邪易入,與氣相鼓,致頭旋而暈也。亦有胸膈之上,痰水結(jié)聚,復犯大寒,陰氣逆上,風痰相聚而結(jié),上沖于頭,亦令頭旋,治當用人參丸、祛痰丸之類者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令
第69號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gòu)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衛(wèi)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xiàn)予以發(fā)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長 陳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雞峰》云∶夫風眩之病,起于心氣不足,胸中蓄熱而實,故有頭風面熱之所為也。痰熱相感而動風,風與心火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悶瞀也。又云∶頭風目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腦,而牽引目系故也。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血氣與脈并上為目系屬于腦,后出于項中,血脈若虛,則為風邪所傷,入腦則轉(zhuǎn),而目系急,故成眩也。診其脈洪大而長者,風眩也。
按∶眩暈雖為風病,而有內(nèi)外之分。雞峰所謂痰熱相感而動風者,風自內(nèi)生者也。血氣虛風邪入腦者,風從外入者也。內(nèi)風多從熱化,引之則彌盛。外風多從虛入,清之則轉(zhuǎn)加。二者不可不辨也。
《素問》云∶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下虛者,腎虛也,故腎虛則頭痛;上虛者,肝虛也,故肝虛則頭暈。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搖不定,目瞑耳聾,皆暈之狀也。
高鼓峰云∶腎陰不足,三陽之焰,震耀于當前,中土虛衰,下逆之光,上薄于巔頂,陰虛而眩者,目中時見火光,土虛而眩者,必兼惡心嘔吐也。
按∶中土虛衰,不能下蔽真陽,則上乘清道,所謂上入之光也。然亦有中虛肝氣動而暈者,如土薄則木搖也。大抵眩暈多從肝出,故有肝虛頭暈,腎虛頭痛之說,雖亦有肝病頭痛者,要未有眩暈而不兼肝者也。
《圣濟總錄》云∶風頭旋者,以氣虛怯,所稟不充,陽氣不能上至于腦,風邪易入,與氣相鼓,致頭旋而暈也。亦有胸膈之上,痰水結(jié)聚,復犯大寒,陰氣逆上,風痰相聚而結(jié),上沖于頭,亦令頭旋,治當用人參丸、祛痰丸之類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