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shuō)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shuō)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足太陰脾中洲,二十一穴隱白游,赴大都兮瞻太白,訪公孫兮至商丘,越三陰之交而漏谷地機(jī)可即,步陰凌之泉而血?;T(mén)是求,入沖門(mén)兮府舍軒豁,解腹結(jié)兮大橫優(yōu)游,腹哀食竇兮接天溪而同派,胸鄉(xiāng)周榮兮綴大包而如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