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太陽二方

    作者: 盧之頤

    桂枝茈胡各半湯

    桂枝(去皮,勿令犯火。三錢。)

    芍藥(去黃赤皮一層,用蜜水拌蒸三次,曝三次,焙干,銼碎。五錢。)

    大棗(取肥大多液者四枚,連核劈開。)

    生姜(切片,七錢。)

    茈胡(九錢。修事同瘧主方。)

    黃芩(取中腐心黑者佳,用臘水,或梅水浸一宿,取出,蒸半炷香,曝干銼用。七錢。)

    半夏(每一兩,用白芥子末七錢,釅醋四兩,攪濁數(shù)千下,將半夏投中洗五七遍,再用水漂三遍,曝干銼碎。七錢。)

    人參(熟參,于飯上蒸透,銼碎;生參,去蘆,水浸過宿,飯上蒸三次,曝三次,銼碎。

    五甘草(去頭尾尖處各三寸,切作五寸長,好酒浸一宿,柳火上緩緩炙,表里皆燥為度,銼碎。六錢。)

    上九味,以水三升五合,煮取升半,分溫三服。未發(fā)、已發(fā)、發(fā)后各一服。服法、禁忌法,同瘧主方。

    大青龍湯

    麻黃(取色青黃,中心空赤者,去節(jié)銼碎。七錢。)

    桂枝(去皮。三錢五分。)

    甘草(修事同桂枝茈胡各半湯。五錢。)

    杏仁(湯潤去皮尖,以烏豆白火石各等分,用東流水同煮,從巳至午,取出搗爛。三十五枚。)

    大棗(四枚劈。)

    石膏(修事同瘧主方。一兩五錢。)

    生姜(切。七錢。)

    上七味,以水三升五合,先煮麻黃減半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未發(fā)前,溫服五合,溫覆取微似汗,得汗停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