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如附骨疽、氣毒流注及其經久不消,內潰不痛,宜火針開之。鐵箸一焙,極為快意,烙后膿水流通,名曰熟瘡(此法必用于日久頑木不痛者。)如用尖針,恐口再合。必如箸大頭圓,長六、七寸一樣兩枚。捻時蘸香油于炭火上燒紅,于瘡頭近下烙,宜斜入向軟處,一烙不透再烙,必得膿水流出。不假按抑,須用真綿紙作捻,折轉如索樣,隨深淺入瘡口,余紙分開,瘡外貼膏藥,焙直入恐透膜,宜斜入之。
《醫(yī)學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彭(鐘齡)著。五卷。總結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醫(y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合抒發(fā)己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如附骨疽、氣毒流注及其經久不消,內潰不痛,宜火針開之。鐵箸一焙,極為快意,烙后膿水流通,名曰熟瘡(此法必用于日久頑木不痛者。)如用尖針,恐口再合。必如箸大頭圓,長六、七寸一樣兩枚。捻時蘸香油于炭火上燒紅,于瘡頭近下烙,宜斜入向軟處,一烙不透再烙,必得膿水流出。不假按抑,須用真綿紙作捻,折轉如索樣,隨深淺入瘡口,余紙分開,瘡外貼膏藥,焙直入恐透膜,宜斜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