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簡明醫(yī)彀》 盜汗

    (附∶陰汗腳汗)是證屬陰虛血弱,陽蒸陰分而液出者,為盜汗。然陰虛陽必湊,陽火乘之,故睡中出汗如洗,覺來即收,非若自汗常出也。脈虛細而微濡,宜補陰清火,實腠理,壯腎水。

    主方

    當歸芍藥生地熟地黃麥冬棗仁茯神(等分)水煎服,加麻黃根亦可。

    當歸六黃湯

    陽乘陰分盜汗,一服安。

    黃(二錢)當歸黃連黃柏黃芩生地熟地(各一錢)水煎服。

    斂汗益脾湯

    治氣虛脾弱盜汗。

    黃人參白術(shù)茯苓扁豆山藥陳皮半夏葛根甘草(炙,等分)水煎服。

    麥麩散

    止盜汗。

    麥麩(炒黃)防風白術(shù)牡蠣黃(各錢半)加棗煎。

    簡便方

    止盜汗。

    白術(shù)(八兩)切塊,浮麥一升,水十碗,煮干將術(shù)切片為末,每三錢,另取浮麥湯下。或牡蠣(,研,二錢,)防風末(一錢),麥湯下。

    盜汗不止∶椒目、麻黃根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無灰酒下。

    盜汗有熱∶龍膽草、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diào)下。

    脾虛盜汗∶白術(shù)(三錢)茯苓(二錢)加姜、棗,水煎服。

    陰虛盜汗∶黃柏(炒)知母(炒。各二錢)甘草(七分)水煎服。

    睡中出汗∶酸棗仁(炒)人參茯苓(等分)水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