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保命集云∶治婦人虛勞,《局方》中謂首尾六合,如大圣散、熟地黃丸,是治無熱虛勞也;
中道藥,牡丹煎丸,空心食前,人參荊芥散,臨臥食后,是治有熱虛也。
戴氏曰∶有病后血虛者,有本體血虛者,其人往來寒熱,或五心發(fā)熱,言語無力,面色萎黃,頭目昏暈,變生諸疾。芎歸湯加羊肉少許,或十全大補湯、四物湯、養(yǎng)榮湯服之,血虛而氣旺者,宜抑氣湯,即香附末。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保命集云∶治婦人虛勞,《局方》中謂首尾六合,如大圣散、熟地黃丸,是治無熱虛勞也;
中道藥,牡丹煎丸,空心食前,人參荊芥散,臨臥食后,是治有熱虛也。
戴氏曰∶有病后血虛者,有本體血虛者,其人往來寒熱,或五心發(fā)熱,言語無力,面色萎黃,頭目昏暈,變生諸疾。芎歸湯加羊肉少許,或十全大補湯、四物湯、養(yǎng)榮湯服之,血虛而氣旺者,宜抑氣湯,即香附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