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shuō)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shuō)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生地薄荷獨(dú)活赤芍川芎川羌連翹以上每味各一兩,香附荊芥當(dāng)歸桃仁米仁青皮加皮丹皮杜仲川柏元胡白芍白芷牛膝紅花蘚皮木通蘇木木瓜甘草濃樸蘇梗枳實(shí)枳殼秦艽川斷黃甘松三棱山柰元參劉寄奴骨碎補(bǔ)(去毛),以上每味各六錢,外加鉛粉七十二兩炒黃色。用上等好麻油十斤,以上各藥,先浸兩三日,后入鍋煎熬去渣,再入鉛粉,用桑枝攪勻,扇至煙盡,候冷浸水中,愈陳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