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地榆

    作者: 盧之頤

    (本經(jīng)中品)

    【氣味】辛苦微寒,無毒。

    【主治】主婦人乳產(chǎn) 痛,七傷,帶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惡肉,療金瘡。

    【核】曰∶生平原川澤。三月宿根布地作苗,獨莖直上,高三、四尺,對分出青色葉,似榆葉稍狹,細而長,邊有鋸齒。七月開花如椹,根似柳,外黑內(nèi)紅。根可釀酒,道方以之燒灰煮石。得發(fā)良。惡麥門冬,伏丹砂、雄、硫。

    【 】曰∶地,坤道也,至柔而動也剛,煮石成糜,足征剛而動矣。榆從俞,俞者,空中木,若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故主脈道壅塞,致營血不能分流經(jīng)隧,而為帶下,五漏,乳產(chǎn),汗出,種種證形,若乘木之有功也。

    (不但作舟楫,亦可作車乘,咸乘木之有功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