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傳尸癆,沉沉默默,若無可然,積月累月,漸就羸憊。卒至不治,延及眷口,幾于闔門,又傳他姓。慘毒之禍,聞?wù)唏斝?。辨驗之法,焚乳香熏病者之手,令仰掌以帛覆之,熏良久,手背生毛長寸許,白而黃者可治,紅者難救,青黑者死。如熏良久而手背無毛,非傳尸癆,乃尋常虛勞之癥。(《李士材方》)
一方,燒安息香,病患吞吸煙氣,嗽不止者,傳尸也。不嗽非傳尸癆,嗽不甚者亦非。(同上)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傳尸癆,沉沉默默,若無可然,積月累月,漸就羸憊。卒至不治,延及眷口,幾于闔門,又傳他姓。慘毒之禍,聞?wù)唏斝?。辨驗之法,焚乳香熏病者之手,令仰掌以帛覆之,熏良久,手背生毛長寸許,白而黃者可治,紅者難救,青黑者死。如熏良久而手背無毛,非傳尸癆,乃尋常虛勞之癥。(《李士材方》)
一方,燒安息香,病患吞吸煙氣,嗽不止者,傳尸也。不嗽非傳尸癆,嗽不甚者亦非。(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