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陽起石

    作者: 盧之頤

    (本經(jīng)中品)

    【氣味】咸,微溫,無毒。

    【主治】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癥瘕結氣,寒熱在腹中,無子,陽痿不起,補不足。

    【核】曰∶陽起石,云母根也。出齊山,及云山、泰山、瑯琊諸山谷。今唯齊州采取,他處不復識之矣。僅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謂之陽起山,其山嘗有暖氣,雖盛冬大雪,獨無積白,蓋石氣熏蒸使然也。山唯一穴,禁閉不開,每歲初冬,州官監(jiān)采,第歲月積久,其穴益深, 鑿他石,得之甚難。以白色明臺,云頭雨腳,輕松若野狼牙者為上;黃色者亦佳;

    其上猶帶云母者稱絕品也。揀擇供上,剩余者,州人方貨之,不爾無繇得也。庚辛玉冊云∶陽起,陽石也。齊州揀金山出者為勝。其尖似箭鏃者力強,如狗牙者力微,置雪中,倏然沒跡者為真,寫紙上飄然飛舉者乃佳也。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石葵、蛇蛻皮。

    畏菟絲子。忌羊血。不入湯煎用。

    【 】曰∶起陽以為量,因名陽起石耳。蓋陰氣流行則為陽,陽氣凝聚則為陰,故主凝聚以為眚,流行以為用也。陽起,云母根,高山,陽起母,云母陽起,互相 勘,則知內守外使之為用矣。

    (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陰者,藏精而起;亟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陽起,兩得之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