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蠹蟲

    《中藥大辭典》:竹蠹蟲拼音注音Zhú Dù Chónɡ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竹蠹蟲科昆蟲竹蠹蟲幼蟲。

    原形態(tài)

    體形小而細(xì)長,長約5毫米,亦褐色。頭部隱于前胸下,觸角1對,從眼前直出,分11節(jié),末端呈棍棒狀??谄鬟m于咀咬,上唇突出,大顋端具2齒,小顋須呈長絲狀。前胸節(jié)能轉(zhuǎn)動,翅2對。前翅為角質(zhì)堅固的翅鞘,上有多數(shù)縱行的隆起;后翅膜質(zhì),適于飛翔。足3對,各有跗節(jié)5節(jié)。

    幼蟲蠹入老竹或竹制器具內(nèi),蝕害竹質(zhì)。竹稈旁有小孔而落粉屑者,即被害處。

    功能主治

    《綱目》:"治小兒蠟梨頭瘡,取慈竹內(nèi)者,搗,和牛溺涂之。"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竹蠹蟲拼音注音Zhú Dù Chónɡ別名

    竹子蟲

    英文名bamboo moth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竹蠹,生諸竹中,狀如小蠶,老則羽化為硬翅之蛾。

    來源

    藥材基源:為粉蠹科動物褐粉蠹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tus brunneus Steph.

    采收和儲藏:老竹或竹器的竹竿上,有蛀孔而落粉屑者,即有竹蠹蟲,劈開,取出。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棲于竹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南方各地。

    原形態(tài)

    褐粉蠹,體形小而細(xì)長,長約5mm,亦褐色。頭部隱于前胸下,觸角1對,從眼前直出,分11節(jié),末端呈棍棒狀??谄鬟m于咀咬,上唇突出,大腮端具2齒,小腮須呈長絲狀。前胸節(jié)能轉(zhuǎn)動,翅2對。前翅為角質(zhì)堅固的翅鞘,上有多數(shù)縱行的隆起;后翅膜質(zhì),適于飛翔。足3對,各有跗節(jié)5節(jié)。

    歸經(jīng)

    腎經(jīng)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解毒;去濕;斂瘡。主禿瘡;聤耳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橙子皮拼音注音Chénɡ Zi Pí出處《開寶本草》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瘜W(xué)成分果皮含橙皮甙、揮發(fā)油、果膠、胡蘿卜素等。揮發(fā)油中主要為牻牛兒醛、檸檬烯等;還分離到大牻牛兒烯B、大牻牛兒烯D和雙環(huán)大牻牛兒烯。性味苫辛,......
  • 《中藥大辭典》:橙皮拼音注音Chénɡ Pí別名黃果皮、理陳皮(《滇南本草》)。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甜橙的果皮。冬季或春初,收集剝下的果皮,曬干或烘干。性狀完整果皮呈瓣狀,略似陳皮,但較厚實,厚者可達(dá)2~3毫米。外表金黃色,粗......
  • 拼音注音Chénɡ ěr別名黃木耳來源藥材基源:為銀耳科真菌橙耳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emella cinnabarina(Mont.)Pat.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樹倒木的樹皮上。資源分......
  • 拼音注音Chénɡ Huánɡ Yù Fènɡ Huā別名飛花羊、雞母蟲藥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橙黃玉鳳花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
  • 《全國中草藥匯編》:檫樹拼音注音Chá Shù別名楓荷桂[廣東]、獨腳樟、天鵝楓、梓木[江西]來源為樟科檫木屬植物檫樹Sassafras tzamu Hemsl. [Pseudosassafras tzamu Lecomte; P. l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