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蘼蕪

    作者: 盧之頤

    (本經(jīng)上品)

    合 芎 ,義意始備。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除蠱毒鬼疰,去三蟲。久服通神。

    【核】曰∶蘼蕪,芎 苗也。圖說具芎 條內(nèi)。陶隱居云∶蘼蕪,一名江籬。管子云∶五沃之土,生蘼蕪。李時珍云∶莖葉靡弱而繁蕪,故以名之。子虛賦,稱芎 菖蒲,江籬蘼蕪。

    上林賦云∶被以江籬,揉以蘼蕪。似非一物,蓋嫩苗未結(jié),苗名蘼蕪。既結(jié)根,名芎 。

    大葉似芹名江籬,細葉似蛇床名蘼蕪。淮南子云∶亂人者,若芎 之與 本,蛇床之與蘼蕪。

    郭璞贊云∶蘼蕪香草,亂之蛇床。不損其真,自裂以芳。詩云∶山上采蘼蕪,山下逢故夫。

    少司命云∶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夫人兮自有美子孫,何為兮愁苦。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古以為生子之祥。而蘼蕪之根,主婦人無子也。

    先人云∶得青陽之氣,通甲膽之精,輔神明之德者也。

    【 】曰∶蘼蕪莖葉,輕虛端直,繁蕪蘼弱,因名蘼蕪。氣味辛溫,稟少陽甲膽之力,正中抽發(fā),萬化為之一新。舒徐和緩,春之春藥也。對待急驟上逆,不循次第,而為咳逆驚氣者,原從至陰閉密之內(nèi),逗破端倪。故可辟除邪惡鬼疰,蠱毒三蟲。所謂生陽能死死陰也。

    若非通神,胡能有此功力乎!客曰∶主身中老風(fēng),頭中久風(fēng),風(fēng)眩者,何也?頤曰∶風(fēng)性宣發(fā),久老身中,無風(fēng)大性故。先須甲膽逗破端倪,乙木方能抽發(fā)。雖行木用,實補木體。客曰∶止泄瀉,亦屬甲乙乎?頤曰∶此正風(fēng)木失制,敗亂所勝,亦須甲乙體用,從土甲拆,則土中之水,假借木力吮拔,雖屬仇讎,轉(zhuǎn)成三緣和合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
  • 作者:
    ?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