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這類斜頸多因胸鎖乳突肌攣縮所致,表現為頭部和頸部發(fā)生不對稱的畸形,頭部傾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面部兩側也不對稱。
出生后和不滿6個月的嬰兒可用保守療法。方法包括局部熱敷、按摩、臥床固定及手法牽引等,目的在于促進血腫早期吸收,防止肌纖維攣縮。嬰兒臥床時應取仰位,臉向患側,枕部向健側,并用棉墊加潔凈的小砂袋固定上述頭部位置。出生后兩周,母親在每次哺乳前取坐位,雙膝并齊屈曲90°,將嬰兒平臥膝上,頭向母親右側,頸部枕在母親右大腿下端,枕部懸空,使頭部稍過伸,母親用左手輕輕按住兩側鎖骨,右手握住頭頂和兩側頸部,緩慢地將嬰兒臉部盡量旋向患側,枕部旋向健側肩峰。每天進行3~4次。年齡在12周歲以下兒童可采用手術治療。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這類斜頸多因胸鎖乳突肌攣縮所致,表現為頭部和頸部發(fā)生不對稱的畸形,頭部傾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面部兩側也不對稱。
出生后和不滿6個月的嬰兒可用保守療法。方法包括局部熱敷、按摩、臥床固定及手法牽引等,目的在于促進血腫早期吸收,防止肌纖維攣縮。嬰兒臥床時應取仰位,臉向患側,枕部向健側,并用棉墊加潔凈的小砂袋固定上述頭部位置。出生后兩周,母親在每次哺乳前取坐位,雙膝并齊屈曲90°,將嬰兒平臥膝上,頭向母親右側,頸部枕在母親右大腿下端,枕部懸空,使頭部稍過伸,母親用左手輕輕按住兩側鎖骨,右手握住頭頂和兩側頸部,緩慢地將嬰兒臉部盡量旋向患側,枕部旋向健側肩峰。每天進行3~4次。年齡在12周歲以下兒童可采用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