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甘草

    作者: 盧之頤

    (本經(jīng)上品)

    合腑臟為中,內(nèi)筋骨,外肌肉為四。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 ,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核】曰∶甘草,一名 草、靈通、國老、美草。

    出陜西河東州郡,及汶山諸夷處。春生苗,高五六尺,葉如槐,七月開花,紫赤如奈冬,結實作角如畢豆,根長三四尺,粗細不定,皮亦赤,上有橫梁,梁下皆細根也。以堅實斷理者佳,輕虛縱理,細韌者不堪用。凡使去頭尾,及赤皮,切作三寸長,劈為六七片,入瓷器中,好酒浸蒸,從巳至午,取出曝干,銼細入藥。苦參、干漆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忌豬肉。

    先人云∶甘具生成,路通能所,草從柔化,和協(xié)眾情。又云∶和具四義,一合,二純,三分明,四接續(xù),甘草四德備焉。又云∶青苗紫花,白毛槐葉,咸出于黃中通理之 ,土具四行,不言而喻矣。又云∶土貫四旁,通身該治,是以土生萬物,而為萬物所歸。

    【 】曰∶尚書云∶土爰稼穡,稼穡作甘,言土以能生為性,而所生草木,唯稼穡最得土氣之和,即拈以征土性,及土味耳。有云∶土位乎中。又云∶土貫四旁。難者曰∶設標竿于中,東觀則西,南觀成北,中亦難定,予謂中當豎論,四當橫論。內(nèi)經(jīng)云∶地何憑乎,大氣舉之也。固知上下唯氣,而土獨居其中,四即在中之土,橫貫四旁,離四無中。統(tǒng)言之也,甘草色味性情,含章土德,為五味之長,故治居中之腑臟。為邪所薄,而寒熱外見,與在內(nèi)之筋骨,在外之肌肉,悉以橫貫之力,堅固長養(yǎng),氣聚于形,形全則力倍,形敗則氣亡,金瘡成 ,如掘土剝地,以致腠理斷絕,此屬九土之精,行土之用,接續(xù)地脈,仍相連合,毒性殺厲即以幽靜平和之土緩解之,毒自降心而退舍焉。形全則身輕,形固則延年。中央內(nèi)外,左右四旁,皆土貫之。若因土致病,因病及土者宜用,設四行借用,另須體會。

    (土爰稼穡,金曰從革等語,直指五行真性,若能生之能所生之所,又指五行體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