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別錄蓋陶隱居就本經(jīng)而稍廣之,所謂衍也。始余因本經(jīng)立名,而稍得所以敷陳治理之義;
觸類興思,偶窺一斑,載閱別錄,業(yè)已引而伸之矣。于此粗自信所見之或可與古為徒也。別錄既衍本經(jīng),余復敢為別錄衍。顧余于隱居,何能為役。雖然,推此志也,使人知別錄與本經(jīng)非二說,余則幸矣。作別錄〔衍〕。
附方〔斷〕
在昔賢圣,莫不深皙本經(jīng)精義入神之奧,是以因病立方,各有深意。顧人之病證雖同,而所以受病或異,倘按方以合病,合,其幸也;不合,且以病試方矣。故于諸方之次,謬為之斷。俾察證者,更審證之所從來,庶弗至以人僥幸耳。然微茫變動之介,其輕重緩急,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謬在千里,差則毫厘,尤不可不深思而熟講也。故能精研本經(jīng)之奧,則
時
崇禎歲次戊辰季冬八日
錢唐后學盧之頤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