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痛者,經(jīng)脈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jīng)而稽遲,血泣凝而不行,客于脈外血少,客于脈中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其痛或卒然而止,或痛甚而不休,或痛甚不可按,或按之而痛止,或按之而無益,或痛喘動應(yīng)手,或心與背相引而痛,或脅肋相引而痛,或腹痛引陰股,或痛宿昔而成積,或卒然而痛,死不知人,而少間復(fù)生,或痛而閉不通者,諸痛各不同形。
經(jīng)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蜷縮,蜷縮則脈絀(音督)。急,脈絀急則外引小絡(luò),衛(wèi)氣不得流通,故卒然而痛,得熱則痛止。寒氣客于經(jīng)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血氣亂,故痛而不可按。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luò)急引,故痛。按之血氣散,痛乃止也。脅肋痛者,寒氣客于厥陰之脈也。背與心相引痛者,寒氣客于背俞之脈,注于心,相引痛。寒氣客于陰股,血泣在小腹,相引痛。卒然痛死者,寒氣客于五臟,厥逆上壅,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氣復(fù)反則生矣。
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青則為寒,青黑為痛。經(jīng)曰∶感虛則陷下,其留于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則筋弛肉消。但痛癢瘡瘍癰痛腫而聚者,皆屬心火熱也,不可一例傷寒。
凡治痛者,先察本,次明經(jīng)絡(luò)皮部虛實,用藥無誤矣。
辰砂一粒丹
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
附子(一兩,炮)郁金橘紅(等附子,停用)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酸棗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婦人醋湯下。
服罷又服散子。
神圣代針散
治一切心痛不可忍者,心驚欲死者,小腸氣搐得如角弓,膀胱腫硬,一切氣刺虛痛,并婦人血癖、血迷、血暈、血刺、血沖心,胎衣不下,難產(chǎn)。但一切痛疾,服之大有神效。只是要詳疾證用藥。
乳香沒藥當(dāng)歸香白芷川芎(各半兩)元青(一兩,去翅足)上為細(xì)末,更研,每服一字,病甚者半錢,先點好茶一盞,次摻藥末在茶上,不得吹攪,立地細(xì)細(xì)急呷之。
茴香丸
治男子婦人臍腹疼痛刺胸膈,不止者。
茴香(炒)良姜官桂(各半兩)蒼術(shù)(一兩,米泔浸)上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湯下。
趁痛丸
治一切走注疼痛,婦人經(jīng)脈住滯,水腫腹脹。
甘遂大戟芫花黃牽牛(各等分)上為末,以蕎面同末和作餅子,扦,切為棋子,煮熟服之,得利為度,每服一錢。
加減相虛實。
六合散
治一切燥結(jié),汗后余熱,宣轉(zhuǎn)不通。(亦名密鑰匙散。)并治小腸氣結(jié),心腹?jié)M,胸中結(jié)痞,走疰疼痛。
大黃(一兩,紙裹煨)白牽牛(半兩,生)黑牽牛(微炒)甘遂(各半兩)檳榔(三錢,生)輕粉(一錢)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蜜水調(diào)下服。量虛實加減。
定痛丸
治打撲損傷,筋骨疼痛等。
乳香(一分)川椒當(dāng)歸沒藥赤芍藥川芎自然銅蒴根(以上各半兩)上為末,熔蠟為丸,如彈子大,細(xì)嚼,酒下一丸。骨碎者,先用竹夾夾定,三五日,依舊小可與服。如打撲骨損者,先整骨定,用竹夾夾定,然后先用好酒下麻黃三錢,然后服藥。
香殼散
治小腸氣,臍腹攪痛急,陰股中疼悶,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用鹽炒)枳殼(各一兩)沒藥(半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溫?zé)峋葡?,不計時候,并二三服。
金針丸
(亦名陸神丸。)治陽絕痞氣,心腹痛不可忍者。
丁香木香乳香阿魏輕粉骨碎補(bǔ)(去毛)檳榔官桂桂心巴豆(去皮)杏仁(去皮)鍛石末肉豆蔻陽起石朱砂(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水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針穿作孔子,小油內(nèi)滾過,燈焰內(nèi)燎遍,于油中蘸死,嚼,生姜湯下,不計時候,日三服。虛實加減。
一粒金丹
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嚙。
草烏頭五靈脂(各一斤)木鱉子(四兩)白膠香(半斤)地龍(四兩,去土,炒)細(xì)墨(一兩)乳香(一兩)當(dāng)歸(二兩,焙)沒藥(二兩)麝香(一錢)上為末,再研一千下,糯米面糊和丸,每服一丸至二丸,溫酒下。吃藥罷,遍身微汗。
神驗!
沒藥散
治一切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沒藥(乳香別研)乳香(各三錢)穿山甲(三錢,炙)木鱉子(四錢)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一錢,酒大半盞,同煎,溫服,不計時候。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痛者,經(jīng)脈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jīng)而稽遲,血泣凝而不行,客于脈外血少,客于脈中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其痛或卒然而止,或痛甚而不休,或痛甚不可按,或按之而痛止,或按之而無益,或痛喘動應(yīng)手,或心與背相引而痛,或脅肋相引而痛,或腹痛引陰股,或痛宿昔而成積,或卒然而痛,死不知人,而少間復(fù)生,或痛而閉不通者,諸痛各不同形。
經(jīng)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蜷縮,蜷縮則脈絀(音督)。急,脈絀急則外引小絡(luò),衛(wèi)氣不得流通,故卒然而痛,得熱則痛止。寒氣客于經(jīng)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血氣亂,故痛而不可按。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luò)急引,故痛。按之血氣散,痛乃止也。脅肋痛者,寒氣客于厥陰之脈也。背與心相引痛者,寒氣客于背俞之脈,注于心,相引痛。寒氣客于陰股,血泣在小腹,相引痛。卒然痛死者,寒氣客于五臟,厥逆上壅,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氣復(fù)反則生矣。
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青則為寒,青黑為痛。經(jīng)曰∶感虛則陷下,其留于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則筋弛肉消。但痛癢瘡瘍癰痛腫而聚者,皆屬心火熱也,不可一例傷寒。
凡治痛者,先察本,次明經(jīng)絡(luò)皮部虛實,用藥無誤矣。
辰砂一粒丹
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
附子(一兩,炮)郁金橘紅(等附子,停用)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酸棗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婦人醋湯下。
服罷又服散子。
神圣代針散
治一切心痛不可忍者,心驚欲死者,小腸氣搐得如角弓,膀胱腫硬,一切氣刺虛痛,并婦人血癖、血迷、血暈、血刺、血沖心,胎衣不下,難產(chǎn)。但一切痛疾,服之大有神效。只是要詳疾證用藥。
乳香沒藥當(dāng)歸香白芷川芎(各半兩)元青(一兩,去翅足)上為細(xì)末,更研,每服一字,病甚者半錢,先點好茶一盞,次摻藥末在茶上,不得吹攪,立地細(xì)細(xì)急呷之。
茴香丸
治男子婦人臍腹疼痛刺胸膈,不止者。
茴香(炒)良姜官桂(各半兩)蒼術(shù)(一兩,米泔浸)上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湯下。
趁痛丸
治一切走注疼痛,婦人經(jīng)脈住滯,水腫腹脹。
甘遂大戟芫花黃牽牛(各等分)上為末,以蕎面同末和作餅子,扦,切為棋子,煮熟服之,得利為度,每服一錢。
加減相虛實。
六合散
治一切燥結(jié),汗后余熱,宣轉(zhuǎn)不通。(亦名密鑰匙散。)并治小腸氣結(jié),心腹?jié)M,胸中結(jié)痞,走疰疼痛。
大黃(一兩,紙裹煨)白牽牛(半兩,生)黑牽牛(微炒)甘遂(各半兩)檳榔(三錢,生)輕粉(一錢)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蜜水調(diào)下服。量虛實加減。
定痛丸
治打撲損傷,筋骨疼痛等。
乳香(一分)川椒當(dāng)歸沒藥赤芍藥川芎自然銅蒴根(以上各半兩)上為末,熔蠟為丸,如彈子大,細(xì)嚼,酒下一丸。骨碎者,先用竹夾夾定,三五日,依舊小可與服。如打撲骨損者,先整骨定,用竹夾夾定,然后先用好酒下麻黃三錢,然后服藥。
香殼散
治小腸氣,臍腹攪痛急,陰股中疼悶,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用鹽炒)枳殼(各一兩)沒藥(半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溫?zé)峋葡?,不計時候,并二三服。
金針丸
(亦名陸神丸。)治陽絕痞氣,心腹痛不可忍者。
丁香木香乳香阿魏輕粉骨碎補(bǔ)(去毛)檳榔官桂桂心巴豆(去皮)杏仁(去皮)鍛石末肉豆蔻陽起石朱砂(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水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針穿作孔子,小油內(nèi)滾過,燈焰內(nèi)燎遍,于油中蘸死,嚼,生姜湯下,不計時候,日三服。虛實加減。
一粒金丹
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嚙。
草烏頭五靈脂(各一斤)木鱉子(四兩)白膠香(半斤)地龍(四兩,去土,炒)細(xì)墨(一兩)乳香(一兩)當(dāng)歸(二兩,焙)沒藥(二兩)麝香(一錢)上為末,再研一千下,糯米面糊和丸,每服一丸至二丸,溫酒下。吃藥罷,遍身微汗。
神驗!
沒藥散
治一切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沒藥(乳香別研)乳香(各三錢)穿山甲(三錢,炙)木鱉子(四錢)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一錢,酒大半盞,同煎,溫服,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