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核、化學武器損傷》 五、免疫系統

    (一)非特異性免疫的變化

    1.皮膚粘膜的屏障功能減弱:照射后皮膚粘膜通透性增加,皮膚粘膜分泌酶和酸的抑菌、殺菌能力減弱。

    2.細胞吞噬功能減弱:由于造血損傷,嗜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急劇減少,殘存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消化異物的功能都降低。

    3.非特異性體液因子殺菌活力降低:照射后血清和體液中溶菌酶、備解素和補體系統的含量減少,殺菌效價降低。照射劑量愈大,下降愈甚,恢復愈慢。

    (二)特異性免疫的變化

    無論是中樞免疫器官(骨髓、胸腺、類囊器官)或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結、脾臟等)都是輻射敏感器官,所以照射后對體液免疫和細胞都有影響。但體液免疫較細胞免疫敏感性高。漿細胞具有很高的輻射抗性,有人認為即使受數十Gy照射,亦不影響其分泌抗體。

    細胞免疫的輻射敏感性低于體液免疫。文獻資料認為機體受到小于LD50/30的射線照射,則細胞免疫變化不大。大于LD50/30照射時,則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都同時受抑制。

    在免疫活性細胞中,B淋巴細胞的輻射敏感性高于T淋巴細胞。人外周血中B細胞的D值約0.5Gy,T細胞約0.55Gy。

    在免疫活性細胞中還有一類天然細胞毒性淋巴細胞(NK細胞),對射線不敏感。能殺傷腫瘤細胞的NK細胞γ線照射的D值為7.5~8.5Gy。

    (三)某些調節(jié)免疫功能的細胞因子的變化

    小鼠全身照射后,脾臟生成白細胞介素2(IL-2)和干擾素(IFN)的功能受抑,抑制的程度都隨照射劑量增加而加深,它們受抑的D值分別為2.53和1.91Gy。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