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此癥夏天最多。肚腹急痛,唇指青黑者。
用透明生白礬研末。每服二錢。用冷水熱水各半杯,調(diào)服即愈。
仁人須預(yù)帶明礬,或在舟車長途或黑夜之際,應(yīng)手奏功。再于爪甲肉際臂腿彎等處,刺出黑血為要。切忌姜湯茶葉湯大葷米面,直待甚餓吐瀉三個時辰方可食粥。此癥須認明,若陰癥誤視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