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氣痹者,愁憂思喜怒過多,則氣結于上,久而不消,則傷肺,肺傷則生氣漸衰,則邪氣愈勝,留于上,則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則腰腳重而不能行,攻于左則左不遂,沖于右則右不仁,貫于舌則不能言,遺于腸中則不能溺,壅而不散則痛,流而不聚則麻。真經既損,難以醫(yī)治。邪氣不勝,易為痊愈,其脈右手寸口沉而遲澀者是也。宜節(jié)憂思以養(yǎng)氣,慎[一作絕]喜怒以全真,此最為良法也。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氣痹者,愁憂思喜怒過多,則氣結于上,久而不消,則傷肺,肺傷則生氣漸衰,則邪氣愈勝,留于上,則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則腰腳重而不能行,攻于左則左不遂,沖于右則右不仁,貫于舌則不能言,遺于腸中則不能溺,壅而不散則痛,流而不聚則麻。真經既損,難以醫(yī)治。邪氣不勝,易為痊愈,其脈右手寸口沉而遲澀者是也。宜節(jié)憂思以養(yǎng)氣,慎[一作絕]喜怒以全真,此最為良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