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內(nèi)經(jīng)》曰∶癇為神不守舍,謂神亂也。大抵癇證皆由驚動,是臟氣不平,郁而生涎,閉塞諸經(jīng),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或幼小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jié),逆于臟氣而成者有矣。胎內(nèi)受驚,與飲食作癇者多,而外感者間而有之。
癇證有三
《千金》云∶小兒之癇有三,日驚癇、風癇、食癇是也。驚癇起于驚怖,大啼大駭而作也。風癇緣衣蓋過暖,熱則生風。先時初起,屈指如數(shù)物而作也。食癇因乳食太過,郁積熱壅,其作不思乳食,吐而發(fā)熱,后作癇者是也。
癇名有五
《三因方》云∶古方有五癇,謂各循五臟之所發(fā)也。又謂發(fā)時其狀有五,如牛馬豬羊雞聲是也。其證備載于大人科,但小兒之癇多是三癇,三癇之中而食癇居多也。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內(nèi)經(jīng)》曰∶癇為神不守舍,謂神亂也。大抵癇證皆由驚動,是臟氣不平,郁而生涎,閉塞諸經(jīng),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驚,或幼小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jié),逆于臟氣而成者有矣。胎內(nèi)受驚,與飲食作癇者多,而外感者間而有之。
癇證有三
《千金》云∶小兒之癇有三,日驚癇、風癇、食癇是也。驚癇起于驚怖,大啼大駭而作也。風癇緣衣蓋過暖,熱則生風。先時初起,屈指如數(shù)物而作也。食癇因乳食太過,郁積熱壅,其作不思乳食,吐而發(fā)熱,后作癇者是也。
癇名有五
《三因方》云∶古方有五癇,謂各循五臟之所發(fā)也。又謂發(fā)時其狀有五,如牛馬豬羊雞聲是也。其證備載于大人科,但小兒之癇多是三癇,三癇之中而食癇居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