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jīng)曰∶陽氣與陰氣相搏,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搏,故恐也。
又曰∶痛酸驚駭,皆屬于火。又曰∶二陰一陽發(fā)病,主驚駭背痛。聞鐘鼓之聲卻不畏,聞木聲而驚者,陽明也。陽明者,胃土也。胃土虛,則畏木而驚也。
□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虧,神氣不守,此驚悸之所肇端也。驚者恐也,悸者怖也,血不足則神不守,神不守則驚恐悸怖之證作矣。
怔忡證,心中惕惕,搖動而不得安靜,無時而作者是也。驚悸者,驀然而跳躍,忽聞聲而即驚,或觸事而即悸,有時而仆者是也。其為證雖少異,其為治則大同,皆不外乎心、肝、膽過勞傷觸而致者也。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jīng)曰∶陽氣與陰氣相搏,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搏,故恐也。
又曰∶痛酸驚駭,皆屬于火。又曰∶二陰一陽發(fā)病,主驚駭背痛。聞鐘鼓之聲卻不畏,聞木聲而驚者,陽明也。陽明者,胃土也。胃土虛,則畏木而驚也。
□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虧,神氣不守,此驚悸之所肇端也。驚者恐也,悸者怖也,血不足則神不守,神不守則驚恐悸怖之證作矣。
□
怔忡證,心中惕惕,搖動而不得安靜,無時而作者是也。驚悸者,驀然而跳躍,忽聞聲而即驚,或觸事而即悸,有時而仆者是也。其為證雖少異,其為治則大同,皆不外乎心、肝、膽過勞傷觸而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