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治法

    作者: 徐春甫

    河間曰∶治咳嗽者,當(dāng)以治痰為先;治痰者,必以順氣為主。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愈;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飲自除。痰盛而能食者,小承氣湯微下之;痰盛而不能食者,濃樸湯疏導(dǎo)之;無痰而咳嗽者,當(dāng)以辛甘潤其肺,如蜜煎生姜湯、蜜煎橘皮湯之類是也。《本草》云∶陳皮味辛,理上氣,行滯塞,青皮味苦,理下氣,二味俱用散三焦痰氣不可少也。

    夏月嗽而熱者,謂之熱嗽,以小柴胡湯加石膏、知母之屬是也。冬月嗽而惡寒,謂之寒嗽,以小青龍湯加杏仁、冬花、細(xì)辛、干姜之屬是也。

    凡嗽,春是春升之氣。(《雜著》云∶宜潤肺抑肝,二陳湯加杏仁、知母、五味子、川芎、白芍藥、麥門冬、炒黃芩。)

    夏嗽火炎于上。(用二陳去半夏加五味、桔梗、桑白皮、地骨皮、麥門冬、黃芩、石膏、貝母之類。)

    秋嗽濕熱傷肺。(用清熱瀉濕,二陳湯去半夏加杏仁、天門冬、防風(fēng)、桔梗、蒼、白術(shù)、桑白皮、梔子仁、黃芩之類。)

    冬嗽風(fēng)寒外束。(用解散,二陳湯加麻黃、桂枝、桔梗、杏仁。發(fā)熱頭痛,加川芎、 本、前胡、柴胡之類。)

    凡咳嗽之人,體氣虛弱者,用瀉氣藥多不效,間有效者必復(fù)作,若此者,并宜補益而嗽自愈。體氣濃者,或系外感,俱宜發(fā)散邪氣,破滯氣而嗽自寧。新咳嗽者,亦是從實者之治也。

    久咳嗽者,從補法之治也?;蛴脻帗羝涠铓w,九仙散之屬是也。

    早晨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此時火氣流入肺中。

    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知母、石膏降之。

    午后嗽多者,屬陰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先降其火。

    黃昏嗽多者,火氣浮于肺,不宜用涼藥,以五味子、五倍子降斂之。

    夜嗽并陰分嗽者,多屬陰虛。腎水不足者,六味地黃丸之類。

    凡治咳嗽,當(dāng)先各因其病根,伐去邪氣,而后以烏梅、訶子、五味子、罌粟殼、款冬花之類,其性燥澀,有收斂劫奪之功,亦在所必用,可一服而愈,慎毋越其先后之權(quán)衡也。

    丹溪曰∶咳嗽有風(fēng)、有寒、有痰、有火、有虛、有勞、有郁、有肺脹。

    風(fēng)寒者,主發(fā)散行痰,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桔梗之類。

    風(fēng)寒郁熱于肺,夜嗽者,三拗湯。脈大而浮有熱,加黃芩、生姜。

    咳嗽過冬寒則發(fā)者,此寒包熱也,解表,熱自除,枳殼、桔梗、麻黃、防風(fēng)、陳皮、紫蘇、木通、黃芩,嚴(yán)寒去黃芩加杏仁。

    感冷則嗽,膈上有痰,二陳湯加南星、枳殼、黃芩、桔梗、蒼術(shù)、麻黃、木通、生姜。

    聲啞為寒,宜細(xì)辛、半夏、生姜,卒以散之。

    嗽屬火者,(有聲痰少,面赤是也。)主降火,清金化痰,海石、栝蔞、青黛、桔梗、半夏、香附、訶子、青皮之類,蜜丸噙化。

    凡嗽引脅痛,宜疏肝氣,用青皮、枳殼、香附,實者白芥子。

    陰虛火動而嗽,四物湯加黃柏、知母,合二陳順而下之。

    陰虛咳嗽或吐血者,四物湯加黃柏、知母、五味、人參、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

    好色之人元氣虛弱,咳嗽不已,瓊玉膏最捷。勞者,主補陰清金,四物湯加竹瀝、姜汁。

    肺虛甚者人參膏,以生姜、陳皮佐之,有痰加痰藥,此好色腎虛者有之。

    久嗽勞嗽,用貝母、知母、白芨、阿膠、麥門冬、陳皮、人參、五味子之類,太平丸噙化俱妙。

    久嗽有積痰留肺脘中如膠,氣不能升降,或挾濕與酒而作,用栝蔞、海粉、半夏、神曲、香附、陳皮之屬。

    食積痰嗽,半夏、南星為君,栝蔞、蘿卜子為臣,青黛、海石為使,姜汁蒸餅為丸服。

    痰嗽氣急,二術(shù)、香附、杏仁、茯苓、黃芩、川芎、蘿卜子為丸服。

    咳嗽聲嘶者,乃血虛受熱,用青黛、蛤粉蜜調(diào)服。

    肺脹者,主收斂,五味子、烏梅、罌粟殼、冬花、訶子、倍子、枯礬之類。

    肺脹抑遏,不得眠者,難治。

    凡咳嗽肺實,有火邪者,宜桑白皮、片黃芩、天花粉、杏仁、枳殼、桔梗之類以瀉之,有外感風(fēng)寒者,用五拗湯以發(fā)散之。

    凡久嗽肺虛,須用人參、冬花、紫菀、馬兜鈴、五味子之類補之。

    凡咳嗽,不論風(fēng)寒痰火虛實,曾經(jīng)發(fā)散過,并服麻黃、杏仁、防風(fēng)、枳殼之藥,病雖已減,病根未除者,只以二陳加粟殼、烏梅、訶子、五味、阿膠之類,一服立愈。

    二陳湯加減,咳嗽痰證多方用之,只除陰虛、血虛、火盛肺燥、干咳嗽而痰咯嗌不出不可用,其余悉可對證加味而用之。

    傷寒咳嗽,二陳湯加杏仁、麻黃、桔梗、干姜、桂枝之類。

    傷風(fēng)咳嗽,二陳湯加枳殼、防風(fēng)、荊芥、前胡、細(xì)辛、旋復(fù)花之類。

    潤肺止嗽,須用阿膠、蜂蜜、栝蔞仁、胡桃仁、麻仁之類。

    傷熱咳嗽,二陳湯去貝母、加黃芩、薄荷、知母、石膏、桔梗之類。

    因傷風(fēng)寒郁熱,久嗽不已,欲成勞者,二陳加知母、貝母、冬花、紫菀、五味子、馬兜鈴、二門冬、當(dāng)歸、生地黃、阿膠之類。

    張子和云∶夫富貴貧賤之人,不可一途而治。富貴之人,一切痰涎咳嗽,乃是濃味飲食,熱痰之致然也。先用獨圣散吐之,吐訖可服人參散、通圣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參半夏丸以化痰也。忌酸咸油膩生硬熱物也。

    貧難之人咳嗽,內(nèi)外感風(fēng)寒濕之致然也?!秲?nèi)經(jīng)》曰∶秋傷于濕,冬生咳嗽??煞幧裆ⅰ幏紊⒓影仔g(shù)之類則愈矣。(忌法同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