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寶鑒》∶一人,年四十二歲,形瘦。因強飲酸酒,少時腹痛,次傳下痢無度十余日,便后見血,或紅或黑,腹鳴時痛。諸醫(yī)以為血熱,用芍藥柏皮丸未效。仍不欲飲,食則嘔酸,形愈瘦。面色青黃不澤,心下痞,惡冷物??诟桑袝r煩躁不安,脈弦細而微遲,手足稍冷。
經(jīng)曰∶結(jié)陰者,便血一升,再結(jié)二升,三結(jié)三升。又邪在五臟,陰脈不和,則血留之。陰氣內(nèi)結(jié),不得外行,無所稟,滲入腸間,故便血也。其脈虛澀,非腸風(fēng)臟毒也。外灸中脘、三里,氣海等穴,內(nèi)服平胃地榆湯而愈。
丹溪治一人,嗜酒,因逃難下血而痔痛。脈沉澀似數(shù),此陽滯于陰者也。以郁金、芎芷、蒼術(shù)、香附、白芍、干葛、炒面、生姜半夏湯調(diào)服。
一人虛損,大便下血,每日三四碗,身黃瘦。以四物湯加藕節(jié)汁一臺,紅花、蒲黃一錢、白芷、升麻、槐花各五分,服之愈。
一老婦多怒,大便下血十余年。食減形困心搖動,或如煙熏,早起面微浮。血或暫止則神思清,若忤意則復(fù)作,百法不治。脈左浮大虛甚,久取帶澀而不勻;右沉澀細弱,寸沉欲絕。
此氣郁生涎,涎郁胸中,清氣不升,經(jīng)脈壅遏不降,心血絕少,不能自養(yǎng)故也。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歸隧道。以壯脾之藥為君,佐之二陳加酒紅花、升麻、歸身、酒連、青皮、貝母、澤瀉、參 、白術(shù)、酒芍。每帖用附子一片,煎服四帖。血止后去附子加干葛、牡丹皮、梔子,而煙熏除乃止。所加之藥再加神曲、砂仁、地黃、木香,倍參、 、白術(shù),月半愈。
□
(有三因∶一因陽明胃熱,一因少陰腎虛,一因厥陰風(fēng)壅。非此三者,牙不出血也。)
戴氏曰∶風(fēng)壅牙宣,消風(fēng)散搽之。腎虛者,為下虛上盛,宜鹽湯下安腎丸。用黑錫丹,仍用姜鹽炒附米黑色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
陽明熱詳見齒門。
消風(fēng)散(治厥陰風(fēng)勝,牙宣出血,方見傷寒門。)安腎丸(治腎虛齒動有血,方見水飲門。)
黑錫丹(方見痼冷門。)
呂滄州治一人偶搔 中瘡出血,汨汨如涌泉,竟日不止,困甚。二尺脈如蛛絲,他部皆無。
予曰∶夫脈氣,血之先也。今血妄行,故榮氣暴衰,二尺尚可按。當(dāng)益榮以瀉陰火。
以四神湯加防風(fēng)、荊芥連進,脈漸出。更服十全大補湯遂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四十五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于2001年2月28日修訂通過,現(xiàn)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
2001年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修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寶鑒》∶一人,年四十二歲,形瘦。因強飲酸酒,少時腹痛,次傳下痢無度十余日,便后見血,或紅或黑,腹鳴時痛。諸醫(yī)以為血熱,用芍藥柏皮丸未效。仍不欲飲,食則嘔酸,形愈瘦。面色青黃不澤,心下痞,惡冷物??诟桑袝r煩躁不安,脈弦細而微遲,手足稍冷。
經(jīng)曰∶結(jié)陰者,便血一升,再結(jié)二升,三結(jié)三升。又邪在五臟,陰脈不和,則血留之。陰氣內(nèi)結(jié),不得外行,無所稟,滲入腸間,故便血也。其脈虛澀,非腸風(fēng)臟毒也。外灸中脘、三里,氣海等穴,內(nèi)服平胃地榆湯而愈。
丹溪治一人,嗜酒,因逃難下血而痔痛。脈沉澀似數(shù),此陽滯于陰者也。以郁金、芎芷、蒼術(shù)、香附、白芍、干葛、炒面、生姜半夏湯調(diào)服。
一人虛損,大便下血,每日三四碗,身黃瘦。以四物湯加藕節(jié)汁一臺,紅花、蒲黃一錢、白芷、升麻、槐花各五分,服之愈。
一老婦多怒,大便下血十余年。食減形困心搖動,或如煙熏,早起面微浮。血或暫止則神思清,若忤意則復(fù)作,百法不治。脈左浮大虛甚,久取帶澀而不勻;右沉澀細弱,寸沉欲絕。
此氣郁生涎,涎郁胸中,清氣不升,經(jīng)脈壅遏不降,心血絕少,不能自養(yǎng)故也。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歸隧道。以壯脾之藥為君,佐之二陳加酒紅花、升麻、歸身、酒連、青皮、貝母、澤瀉、參 、白術(shù)、酒芍。每帖用附子一片,煎服四帖。血止后去附子加干葛、牡丹皮、梔子,而煙熏除乃止。所加之藥再加神曲、砂仁、地黃、木香,倍參、 、白術(shù),月半愈。
□
(有三因∶一因陽明胃熱,一因少陰腎虛,一因厥陰風(fēng)壅。非此三者,牙不出血也。)
戴氏曰∶風(fēng)壅牙宣,消風(fēng)散搽之。腎虛者,為下虛上盛,宜鹽湯下安腎丸。用黑錫丹,仍用姜鹽炒附米黑色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
陽明熱詳見齒門。
消風(fēng)散(治厥陰風(fēng)勝,牙宣出血,方見傷寒門。)安腎丸(治腎虛齒動有血,方見水飲門。)
黑錫丹(方見痼冷門。)
□
呂滄州治一人偶搔 中瘡出血,汨汨如涌泉,竟日不止,困甚。二尺脈如蛛絲,他部皆無。
予曰∶夫脈氣,血之先也。今血妄行,故榮氣暴衰,二尺尚可按。當(dāng)益榮以瀉陰火。
以四神湯加防風(fēng)、荊芥連進,脈漸出。更服十全大補湯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