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要原料:豬腰(或羊腰)250克,杜仲15克,醬油15克,料酒10克,白糖10克,水淀粉100克,熟豬油40克,植物油500克(耗油50克),醋、味精、蔥、姜末各少許。
制作方法:杜仲切絲,水煮取濃縮汁15克。把腰子片成兩片,挖掉腰臊,劃成斜花刀,切成長(zhǎng)3厘米、寬1.5厘米的長(zhǎng)方形塊,用水淀粉80克拌勻。
將鍋置于旺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到冒煙時(shí),將腰花用筷子一塊一塊地放在油鍋內(nèi)(這樣可以避免粘在一起),如果火太旺油太熱,可把鍋端到微火
上緩炸一下,炸片刻,當(dāng)外面呈焦黃色時(shí),即可取出。將醬油、醋、白糖、料酒、味精、杜仲濃縮汁、水淀粉20克放在碗中調(diào)勻(作勾汁用)。把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豬油,油熱后,將蔥、姜末放入,稍炸一下,隨將調(diào)好的汁倒入,汁成稠糊后,將炸好的腰花倒入翻炒,使汁掛在腰花上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于腎虛腰痛、腿軟、陽痿、遺精、眩暈、尿頻等癥,尤其對(duì)夜尿增多者,有一定療效。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yàn)尸體后所見,提出對(duì)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主要原料:豬腰(或羊腰)250克,杜仲15克,醬油15克,料酒10克,白糖10克,水淀粉100克,熟豬油40克,植物油500克(耗油50克),醋、味精、蔥、姜末各少許。
制作方法:杜仲切絲,水煮取濃縮汁15克。把腰子片成兩片,挖掉腰臊,劃成斜花刀,切成長(zhǎng)3厘米、寬1.5厘米的長(zhǎng)方形塊,用水淀粉80克拌勻。
將鍋置于旺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到冒煙時(shí),將腰花用筷子一塊一塊地放在油鍋內(nèi)(這樣可以避免粘在一起),如果火太旺油太熱,可把鍋端到微火
上緩炸一下,炸片刻,當(dāng)外面呈焦黃色時(shí),即可取出。將醬油、醋、白糖、料酒、味精、杜仲濃縮汁、水淀粉20克放在碗中調(diào)勻(作勾汁用)。把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豬油,油熱后,將蔥、姜末放入,稍炸一下,隨將調(diào)好的汁倒入,汁成稠糊后,將炸好的腰花倒入翻炒,使汁掛在腰花上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于腎虛腰痛、腿軟、陽痿、遺精、眩暈、尿頻等癥,尤其對(duì)夜尿增多者,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