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衛(wèi)生易簡方

    作者: 徐春甫

    一方∶治嗝氣,用大鯽魚一尾,自死者可用,活者不用。割腹去腸雜留鱗,用大蒜去凈皮薄切片,填入魚腹中,仍合定為一尾。用濕紙包定,以麻皮縛之,卻用熟黃泥濃固干,以糠火煨熟,取出去鱗刺骨,將肉入《局方》平胃散末,搗和為丸,梧桐子大,曬干收貯,勿今泄氣。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方∶治胸中氣噎,食不得下,喉中如有肉塊。用昆布一兩,洗去咸水,小麥二合、水三盞煎熟,小麥爛去渣。不拘時每服一小盞,仍取凈昆布不住口含之二三片,津咽下,有效。

    一方∶治胸膈氣滯,食噎不下,以手中布包杵頭糠,時時拭齒,刮舂米杵頭細(xì)糠煎湯呷之亦可。

    一方∶治男婦嗝噎極效。用雞嗉子兩個,帶宿食,用紙裹,外用黃泥固濟(jì),炭火燒煙盡為度,取出去泥,嗉子內(nèi)宿食不可動。木香、丁香、沉香各一錢,共為細(xì)末,用大棗煮熟,去皮核研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一方∶用馬瓠兒燒存性,陳米湯送下。(即野田瓜子,北方多有之。)

    一方∶用吳茱萸、黃連、貝母、栝蔞子、牛轉(zhuǎn)草作丸服。

    一方∶黃連(三錢,姜汁炒)、山楂肉(二錢)、保和丸(二錢),同為末糊丸,麻子大,胭脂胚為衣,人參湯入竹瀝下五十丸。

    一方∶用隔年炊飯干,不拘多少,以急流順?biāo)逯螅訝€取濃汁,時時飲之。待能食后,復(fù)用調(diào)脾胃之藥。

    《金匱玉函》方∶治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下。蘆根五兩銼,水三盞煎二盞,不拘時溫服,時時服之尤效。

    《外臺秘要》方∶用羚羊角屑一味,不拘多少,為末,米飲調(diào)服方寸匕,以角磨水亦佳。

    一方∶用白豬肚連食烘干為末,每服二三錢,酒調(diào)下。

    一方∶治噎食,用丁香一錢,煉鹵梅取肉,以下香末為膏,噙化愈。

    一方∶治嗝氣噎食服藥無效,巧婦窠燒灰為末,每服三錢,酒調(diào)下。一窠可治一人,甚驗。

    槿花散∶用千葉白槿花陰干為末,老米湯調(diào)送一錢,三五口不轉(zhuǎn),再將飲調(diào)藥送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