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橘皮竹茹湯治吐利后胃虛咳逆膈熱者。
橘皮(去白) 竹茹 人參(各錢半) 甘草(炙,六分)
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小半夏茯苓湯治氣逆而呃。
大承氣湯治便秘呃逆。
小柴胡湯加柿蒂治傷寒發(fā)熱呃逆。(以上方并見是寒門。)
麥門冬竹茹湯治胃熱多渴,咳逆嘔噦不進食。
麥門冬 竹茹 陳皮 半夏 人參 白茯苓(各一錢) 枇杷葉(四個,去毛,炙) 甘草(五分)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正瀉心湯治咳逆大便軟。黃連解毒湯、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治咳逆作渴,小便不利。(方并見積熱門。)
□
(嚴氏)柿蒂散治胃虛寒呃。
柿蒂 丁香(各二錢)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半夏生姜湯治咳逆嘔噦欲死。
半夏(半兩) 生姜(一兩)
水二盞、煎八分,作二服。
橘皮干姜湯治咳逆不止。
橘皮 通草(各一錢) 干姜(炮) 肉桂(五分) 人參 甘草(炙,三分)
水盞半,煎八分服。
(《三因》)丁香散治咳逆。
丁香 柿蒂(各一錢) 甘草(炙) 良姜(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不拘時服。
木香調氣散治氣逆而呃。(方見氣門。)
理中湯治胃中呃逆。(方見傷寒門。)
人參白術湯(方見消渴門。)
大補丸(方見虛損門。)
羌活附子湯嚴氏治吐利后呃逆,四肢逆冷,二便清利,脈沉而遲。(方見傷寒門。)
(《良方》)丁香柿蒂散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 柿蒂(各五分) 人參 半夏 橘皮 茯苓(各一錢) 生姜(二錢) 良姜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煎八分,乘熱頓服。
(《良方》)丁香湯治咳逆嘔噦。
丁香 柿蒂 青皮 陳皮(各一錢)
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寶鑒》)炙甘草湯治中氣虛而呃逆。
炙甘草(五分) 人參 麥門冬(各一錢) 生地黃 阿膠(各七分) 生姜(五片)麻子仁(一錢) 桂枝(五分) 大棗(三枚)
水二盞煎八分服。
稀涎散治痰涎膠固喉中,咳逆不已。
半夏(十四枚) 豬牙皂角(炙)
上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溫服。不能飲者,灌之,須臾探吐。
(秘方)青白散吐咳逆不已。
青黛 白礬 烏梅肉(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齏湯調服,先飲齏湯一杯,次服藥探吐。
人參蘆湯治虛人咳逆吐痰者,用此。
參蘆(三錢)
水一盞煎五七沸,溫飲之,探吐。
倉鹽湯治咳逆并一切痰證,倉卒用之最妙。
倉鹽(一兩,用濕草紙裹煨紅,取出用)
上以河水二碗,砂鍋入煨鹽,煎五七沸,放溫頓飲之,少頃探吐。
一方∶治咳逆不止,用柿蒂十五枚,白鹽梅半個,水一盞煎六分,不拘時溫服。
一方∶治寒呃嘔噦,用吳茱萸,泡過,青橘皮去白,各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服。
一方∶用川椒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送下。
一方∶治呃逆久不愈,連連四五十聲者,用生姜搗汁一合,加蜜一匙溫熱服。
一方∶用陳皮、枳殼各二錢煎服。
治咳逆服藥不效者,用硫黃、乳香等分,以酒煎。令患人以鼻 之效。一方用雄黃一味煎酒 。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經》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橘皮竹茹湯治吐利后胃虛咳逆膈熱者。
橘皮(去白) 竹茹 人參(各錢半) 甘草(炙,六分)
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小半夏茯苓湯治氣逆而呃。
大承氣湯治便秘呃逆。
小柴胡湯加柿蒂治傷寒發(fā)熱呃逆。(以上方并見是寒門。)
麥門冬竹茹湯治胃熱多渴,咳逆嘔噦不進食。
麥門冬 竹茹 陳皮 半夏 人參 白茯苓(各一錢) 枇杷葉(四個,去毛,炙) 甘草(五分)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正瀉心湯治咳逆大便軟。黃連解毒湯、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治咳逆作渴,小便不利。(方并見積熱門。)
□
(嚴氏)柿蒂散治胃虛寒呃。
柿蒂 丁香(各二錢)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半夏生姜湯治咳逆嘔噦欲死。
半夏(半兩) 生姜(一兩)
水二盞、煎八分,作二服。
橘皮干姜湯治咳逆不止。
橘皮 通草(各一錢) 干姜(炮) 肉桂(五分) 人參 甘草(炙,三分)
水盞半,煎八分服。
(《三因》)丁香散治咳逆。
丁香 柿蒂(各一錢) 甘草(炙) 良姜(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不拘時服。
木香調氣散治氣逆而呃。(方見氣門。)
理中湯治胃中呃逆。(方見傷寒門。)
人參白術湯(方見消渴門。)
大補丸(方見虛損門。)
羌活附子湯嚴氏治吐利后呃逆,四肢逆冷,二便清利,脈沉而遲。(方見傷寒門。)
(《良方》)丁香柿蒂散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 柿蒂(各五分) 人參 半夏 橘皮 茯苓(各一錢) 生姜(二錢) 良姜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煎八分,乘熱頓服。
(《良方》)丁香湯治咳逆嘔噦。
丁香 柿蒂 青皮 陳皮(各一錢)
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寶鑒》)炙甘草湯治中氣虛而呃逆。
炙甘草(五分) 人參 麥門冬(各一錢) 生地黃 阿膠(各七分) 生姜(五片)麻子仁(一錢) 桂枝(五分) 大棗(三枚)
水二盞煎八分服。
□
稀涎散治痰涎膠固喉中,咳逆不已。
半夏(十四枚) 豬牙皂角(炙)
上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溫服。不能飲者,灌之,須臾探吐。
(秘方)青白散吐咳逆不已。
青黛 白礬 烏梅肉(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齏湯調服,先飲齏湯一杯,次服藥探吐。
人參蘆湯治虛人咳逆吐痰者,用此。
參蘆(三錢)
水一盞煎五七沸,溫飲之,探吐。
倉鹽湯治咳逆并一切痰證,倉卒用之最妙。
倉鹽(一兩,用濕草紙裹煨紅,取出用)
上以河水二碗,砂鍋入煨鹽,煎五七沸,放溫頓飲之,少頃探吐。
□
一方∶治咳逆不止,用柿蒂十五枚,白鹽梅半個,水一盞煎六分,不拘時溫服。
一方∶治寒呃嘔噦,用吳茱萸,泡過,青橘皮去白,各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服。
一方∶用川椒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送下。
一方∶治呃逆久不愈,連連四五十聲者,用生姜搗汁一合,加蜜一匙溫熱服。
一方∶用陳皮、枳殼各二錢煎服。
□
治咳逆服藥不效者,用硫黃、乳香等分,以酒煎。令患人以鼻 之效。一方用雄黃一味煎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