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內(nèi)經(jīng)》曰∶胃為水谷之海,無物不受。若夫恣食濕面魚腥生冷,以及烹飪濃味等物,朝傷暮損而成清痰稠飲,滯于中官,故謂嘈雜,噯氣吞酸痞滿,漸久而成翻胃膈噎之證是也。夫嘈雜之為證也,倏爾腹中如火發(fā),腔內(nèi)空空,若無一物,似辣非辣,似饑非饑,似痛不痛,而有懊 不自寧之狀,得食暫止者是也。其證有兼噯氣,或兼惡心,漸至胃脘作痛而成膈噎,此其由也。
□
丹溪云∶有食郁,有熱郁,久熱甚而致于嘈雜,乃火動(dòng)其痰也。用二陳湯加姜汁炒黃連、炒梔子為必用之藥,多加青黛。
《時(shí)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xué)習(xí)。
《時(shí)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shí)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zé)岵?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內(nèi)經(jīng)》曰∶胃為水谷之海,無物不受。若夫恣食濕面魚腥生冷,以及烹飪濃味等物,朝傷暮損而成清痰稠飲,滯于中官,故謂嘈雜,噯氣吞酸痞滿,漸久而成翻胃膈噎之證是也。夫嘈雜之為證也,倏爾腹中如火發(fā),腔內(nèi)空空,若無一物,似辣非辣,似饑非饑,似痛不痛,而有懊 不自寧之狀,得食暫止者是也。其證有兼噯氣,或兼惡心,漸至胃脘作痛而成膈噎,此其由也。
□
丹溪云∶有食郁,有熱郁,久熱甚而致于嘈雜,乃火動(dòng)其痰也。用二陳湯加姜汁炒黃連、炒梔子為必用之藥,多加青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