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放射診斷學(xué)》 第二節(jié) 放射治療的劑量單位

    一、曝射量(Exposure Dose)

    指距放射源某一距離下,放射源對該點的照射量。在測定曝射時時,用于測量的電離室周圍不允許有任何產(chǎn)生散射線的物體。曝射量的劑量單位是倫(R),即在0.001293g的空氣中,每產(chǎn)生2.04×109對離子,所需的放射量就是1R。

    二、吸收量(Asorbed dose)

    被放射線照射的物體從射線中吸收的能量稱吸收劑量。吸收劑量單位是拉德(rad).1dar為1g受照射物質(zhì)吸收100爾格的輻射能量。即1rad=100爾格/g=0.01kg?,F(xiàn)在吸收劑量單位改為戈端(Gray,Gy),是由國際放射單位測定委員會(ICRU)規(guī)定的,1Gy=100rad。

    三、放射強度(Radioactivity)

    放射強度又稱為放射活度。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放射物質(zhì)銳變(衰變)的多少,不表示具體劑量。放射活度單位為貝克勒爾(Becquerel)符號Bq,表示每秒鐘有一個原子蛻變。過去放射強度單位曾用居里Ci表示,1B9=2.703×10-11Ci。

    四、劑量率(Doserate)

    距放射源某一距離處,單位時間的劑量,常以Gy/min為單位。

    五、放射性能量(Energy of radiation)

    指電離輻射貫穿物質(zhì)的能力,用能量表示。能量單位為MV(Megavoltage)或MeV(Megaelectron-Volt)。2MeV以下X線勉強用管電壓表示貫穿物質(zhì)的能力,但這類射線的能譜是連續(xù)的,單一用管電壓說明線質(zhì)并不全面,通常是用半價層(HVL)來表示平均能量。

    六、體內(nèi)各部位劑量名稱

    (一)空氣量(Airdose,Da)

    治療計劃常以空氣量做為每次治療劑量單位設(shè)計。

    (二)皮膚量(Skindose)或稱表面量(Surface dose)

    被放射線照射物體表面所測得的劑量,此劑量包括原射線和組織向該測量點的反向散射線。

    (三)深度量(Depthdose)和腫瘤量(Tumor dose)

    指放射線經(jīng)過皮膚射入身體,在中心線束上某一深度處的劑量,該點的劑量包括被淺層組織吸收以外射線和周圍組織對該點的散射線。若該點恰為腫瘤中心則該點劑量稱為腫瘤量。

    (四)射出量(Exitdose)

    射線穿過身體在對側(cè)射出口表面的劑量。若用對穿野照射,在計算表面劑量時,應(yīng)把射入量和射出量相加。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驥
  • 作者:
    周學(xué)海
  • 作者:
    賀龍驤
  • 作者:
    吳道源
  •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xì)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jìn)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dǎo)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xué)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