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婦科秘書(shū)》 子腫子氣子滿論

    作者: 未知

    妊娠子腫,與子氣相類(lèi),但子氣在下體,子腫在頭面。若子滿癥,又名為胎水,則在五、六月以后,比子氣、子腫不同。蓋胎大則腹?jié)M,遍身浮腫。凡子氣、子腫、子滿,由臟腑本弱,或因泄瀉下利,耗傷脾胃,或寒熱瘧疾,煩渴加飲,濕漬脾胃,使頭面手足浮腫也。然水漬于胞,兒未成形,則胎多損壞,故初妊即腫。急宜調(diào)治,水去脹消,仍用六君子調(diào)補(bǔ)。

    所謂子腫者,妊娠面目虛浮,多因脾胃氣虛,或久瀉所致。宜健脾利水,全生白術(shù)散主之,或用健脾利水湯。

    所謂子氣者,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兩足面漸腫至腿膝,或腰以下腫,行步艱難,以致喘悶不寧,飲食不美,似水氣狀,甚至腳指間有黃水出者。蓋脾主四肢,脾氣虛弱,不能制水而發(fā)腫,肺金少母氣滋養(yǎng),而氣促滿悶,諸書(shū)名曰子氣,即水氣。治此病者,先服加味天仙藤散。如不效,則服茯苓湯;再不效,服補(bǔ)中益氣湯加茯苓。至孕婦八、九個(gè)月,脛腿俱腫,非水氣比,不可以水氣治之,反傷正氣。凡有此者,必易產(chǎn)。因胞臟中水血俱多,不致胎燥也。

    所謂子滿者,妊娠至五、六個(gè)月,胸腹急脹,腹大異常,或遍身浮腫,胸脅不分,氣逆不安,小便艱澀,名曰子滿,又為胎水不利。若不早治,生子手足軟短有疾,甚至胎死腹中。宜服《千金》鯉魚(yú)湯治其水。

    《全生》白術(shù)散治妊娠面目虛浮,如水腫脹。

    白術(shù)(一兩土炒) 生姜皮 大腹皮(豆汁制凈) 茯苓 陳皮(各五錢(qián))

    為末,每服二錢(qián),米飲調(diào)下。

    加味天仙藤散治孕婦腰腳腫,虛人多有此癥。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略炒) 制香附 紫蘇(各六分) 陳皮(四分) 烏藥(五分)木香(二分) 姜皮(三片)

    虛人加人參一錢(qián)、土炒白術(shù)二錢(qián)、酒洗當(dāng)歸二錢(qián),或兼服補(bǔ)中益氣湯。

    茯苓湯治孕婦六、七個(gè)月以來(lái),兩足腫大,行步艱難,腳指間有黃水出,此名子氣,人多有之,生子之后,其腫自消,甚者,此湯主之。

    白茯苓 白術(shù)(土炒) 陳皮 制香附 烏藥(各一錢(qián)) 紫蘇(連莖葉) 炙草(各五分)木瓜(三片)

    《千金》鯉魚(yú)湯治孕婦胸腹脹滿,或遍身浮腫,小便艱澀,名曰子滿。又為胎水不利,或胞中積水,以致胞死腹中。

    白術(shù)(五錢(qián)土炒) 白茯苓(四錢(qián)) 當(dāng)歸身(三錢(qián)酒洗) 白芍(二錢(qián)) 鯉魚(yú)一尾(重二斤,要活的)

    將魚(yú)去鱗、腸,加橘皮少許或五分,姜七片,用水扣湯煮,取汁一盞半,去魚(yú),入藥四味魚(yú)汁內(nèi),煎七分,空心溫服,渣再制如前。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