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婦人大全良方》 胞衣不出方論第四

    作者: 陳自明

    夫有產(chǎn)兒出、胞衣不落者,世謂之息胞。由產(chǎn)初時用力,此產(chǎn)兒出而體已疲憊,不能更用力產(chǎn)胞;經(jīng)停之間,而外冷氣乘之,則血道澀,故胞衣不出。須急以方藥救治,不妨害于兒。所奈者,胞系連兒臍,胞不出即不得以時斷臍、浴洗,冷氣傷兒則成病也。舊法胞衣不出恐損兒者,根據(jù)法截臍而已。產(chǎn)處須順?biāo)臅r方面,并避五行禁忌者。若有觸犯,多令產(chǎn)婦難產(chǎn)。雖腹痛者,未產(chǎn)也。欲腹痛連腰痛甚者,即產(chǎn)也。所以然者,腎候于腰,胞系腎故也。

    診其脈,轉(zhuǎn)急如切繩無殊者,即產(chǎn)也。郭稽中論曰∶胎衣不下者何?答曰∶母生子訖,流血入衣中,衣為血所脹,是故不得下。治之稍緩,脹滿腹中,以次上沖心胸,疼痛喘急者。但服奪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脹消,胎衣自下而無所患。更有牛膝湯等用之甚效,錄以附之。

    附子(半兩,炮) 牡丹皮(一兩) 干漆(一分,碎之,炒令煙盡)

    上為細(xì)末,以釅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溫酒吞五、七丸,不拘時。

    治胎衣不出,臍腹堅(jiān)脹急痛即殺人,服此藥胞即爛,下死胎。

    牛膝 瞿麥(各四兩) 當(dāng)歸(三兩) 通草(六兩) 滑石(八兩) 葵子(五兩)

    上細(xì)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衣不下,腹?jié)M即殺人。推其源,皆是胞衣有血奔心,是以不出也?;蜃派?,斷帶收兒,其衣失于系住,則帶縮入腹中,便不得出。

    宜服此藥,衣即爛出也。(《廣濟(jì)》、《集驗(yàn)》、《千金》、崔氏同)

    治產(chǎn)后氣欲絕,緣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頭暖,急以童子小便調(diào)一錢,取下惡物如豬肝,終身無血風(fēng)、血?dú)饧病k跎嫌醒?,化為黃水即吐出,或小便中出也。若先下胎衣,則泛泛之藥不能達(dá);若先治血悶,則尋常之藥無此功、無如此藥有兩全之效也。

    花蕊石(一斤) 上色硫黃(四兩)

    上二味相拌令均,先用紙和膠泥固瓦罐子一個,內(nèi)可容藥。候泥干入藥在內(nèi),密泥封口了,焙籠內(nèi)焙令透熱,便安在四方磚上;(磚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籠疊周匝,自巳、午時從下生火,令漸漸上徹,有墜下火,放夾火上,直至經(jīng)宿、火冷炭消盡;又放經(jīng)宿,罐冷定,取出細(xì)研,以絹羅至細(xì),瓷合內(nèi)盛,根據(jù)法用之。(此藥便是療金瘡花蕊石散。尋常人自宜時時收蓄,以防急難。至妙)

    有一親戚婦人,產(chǎn)后胞衣不下,血脹迷悶,不記人事。告之曰死矣!仆曰∶某收得趙大觀文局中真花蕊石散在笥中,謾以一帖贈之,以童便調(diào),灌藥下即蘇,衣與惡物旋即隨下,乘興無恙。

    治妊娠五、六月墮胎,胞衣不出。

    牛膝 川芎 樸硝 蒲黃(各三分) 桂心(半兩) 當(dāng)歸(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若胞衣不出,若腹脹則殺人。

    黑豆(一合,炒令熟)

    上入醋一盞,煎三、五沸去豆,分為三服,酒煮亦可。

    療胞衣不出方∶服蒲黃如棗大?!都?yàn)》、《千金》、崔氏同。

    又方∶以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緩服之。

    《救急》一方。(見子死腹中論中)

    又方∶以水 產(chǎn)婦面,神驗(yàn)。

    《延年》方以洗兒水令產(chǎn)母飲半盞,其衣便下,勿令產(chǎn)婦知。

    又方∶牛膝(一兩) 葵子(一合)

    上搗碎,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二服。

    療胞衣不出方。

    上以末灶突中土三指撮,以水服之?!都?yàn)》、《千金》、《備急》、文仲同。

    又方∶灶下土(一大寸,研碎)

    用好醋調(diào)令相合,納臍中,續(xù)煎生甘草湯三、四合服。

    又方∶以醋湯飲之出。

    又方∶雞子一枚,苦酒一合和飲之,立出。一方用蓖麻子,名如圣膏。(見產(chǎn)難門)

    療胞衣不出,腹脹則殺人。

    吞雞子黃三個,仍解發(fā)刺喉中,令嘔即出。若困極,以水煮螻蛄一枚,二十沸,灌入口中,汁下即出。崔氏同。

    《救急》方 用赤小豆,男用七粒,女用十四粒,東流順?biāo)滔隆?/p>

    療產(chǎn)后惡血沖心,或胞衣不下,腹中血塊等疾。(《備急》同)

    上大黃一兩為末,以好醋半升熬成膏,以藥末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溫醋湯吞五丸,良久取下惡物,不可多服。

    療胞衣不下。栝蔞實(shí)一個(取子,研令細(xì))

    上酒與童子小便各半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無實(shí),根亦得)

    又方∶紅花(一兩),酒煮濃汁服。

    又方∶以鹿角鎊屑三分為末,煮蔥白湯調(diào)下。

    凡欲產(chǎn)時,必先脫常所著衣以籠灶,胞衣自下,仍易產(chǎn),神驗(yàn)。《廣濟(jì)方》云∶取夫單衣蓋井上,立出。(《千金》、《集驗(yàn)》、《救急》、崔氏、《短劇》同)

    婦人百病,莫甚于生產(chǎn)。產(chǎn)科之難,臨產(chǎn)莫重于催生;既產(chǎn)莫甚于胞衣不下。惟有花蕊石散一件,最為緊要。如黑神散、琥珀散諸方之類,雖皆有驗(yàn),然鄉(xiāng)居或遠(yuǎn)于藥局,倉卒之間,無法可施。今采得胡氏《寶慶方》一妙法云∶若產(chǎn)訖胞衣不下,停待稍久,非特產(chǎn)母疲倦,又且血流入胞中,為血所脹,上沖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篤。若有此證,宜急斷臍帶以少物系墜,(以物系墜之時,切宜用心。先系,然后截斷。不爾則胞上掩心而死),使其子血脈不潮入胞中,則胞衣自當(dāng)痿縮而下,縱淹延數(shù)日亦不害人。只要產(chǎn)母心懷安泰,終自下矣,累試有驗(yàn)。不可輕信坐婆,妄用手法,多有因此而亡,深可浩嘆。所以胡氏重引,親見其說為據(jù)。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