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赤白痢,臍腹刺痛,久而不愈。大治冷痢。
罌粟殼(制,一兩) 白芍藥 黃 (各三錢) 陳皮 青皮 木香 訶子 肉豆蔻 人參(各錢半) 羌活 當歸(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二丸。水一小盞,煎至七分,溫服。(二方,涂明仲先生方)
曾有一婦人病痢疾月四十日,服諸藥不愈。召仆診之,六脈沉弱。大凡下痢之脈,宜沉宜弱,但服十全大補湯,姜、棗煎成,加白蜜半匙,再煎數(shù)沸,服之愈。
甲子夏秋間,仆處趙經(jīng)略廳有侄孫,年九歲,病疾甚重,召小方脈未至,遂令仆診之。
六脈平細,以證觀之,云是血痢。其實非也,只是血水而已。仆云∶記得調(diào)中湯治狀,云治夏月初秋,忽有暴寒折于盛熱,結于四肢,則壯熱頭痛。寒傷于胃則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壯熱冥悶,脈數(shù),宜服此。遂合之,去大黃,服之而愈。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赤白痢,臍腹刺痛,久而不愈。大治冷痢。
罌粟殼(制,一兩) 白芍藥 黃 (各三錢) 陳皮 青皮 木香 訶子 肉豆蔻 人參(各錢半) 羌活 當歸(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二丸。水一小盞,煎至七分,溫服。(二方,涂明仲先生方)
曾有一婦人病痢疾月四十日,服諸藥不愈。召仆診之,六脈沉弱。大凡下痢之脈,宜沉宜弱,但服十全大補湯,姜、棗煎成,加白蜜半匙,再煎數(shù)沸,服之愈。
甲子夏秋間,仆處趙經(jīng)略廳有侄孫,年九歲,病疾甚重,召小方脈未至,遂令仆診之。
六脈平細,以證觀之,云是血痢。其實非也,只是血水而已。仆云∶記得調(diào)中湯治狀,云治夏月初秋,忽有暴寒折于盛熱,結于四肢,則壯熱頭痛。寒傷于胃則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壯熱冥悶,脈數(shù),宜服此。遂合之,去大黃,服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