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干漆(炒令煙盡) 大黃(炒,各一兩) 琥珀 砂(研) 硝石(研) 莪術(shù)(各三分) 紅花 延胡索 桂心(各半兩) 膩粉(一分) 巴豆(三、七粒,去皮、心,研去油,用漿水二盞煎如餳)
上為細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于日未出時,煎蘇木湯吞下。量患人輕重加減服之。
治婦人積年血癥塊不消,狀若鬼胎之候。宜服琥珀丸。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干漆(炒令煙盡) 大黃(炒,各一兩) 琥珀 砂(研) 硝石(研) 莪術(shù)(各三分) 紅花 延胡索 桂心(各半兩) 膩粉(一分) 巴豆(三、七粒,去皮、心,研去油,用漿水二盞煎如餳)
上為細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于日未出時,煎蘇木湯吞下。量患人輕重加減服之。
治婦人積年血癥塊不消,狀若鬼胎之候。宜服琥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