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治婦人血風勞氣,四肢羸瘦,疼痛,經(jīng)脈不利,飲食無味,漸加虛困。
鱉甲 紫菀 桂心 川芎 防風 川牛膝 當歸 秦艽 人參 桃仁 琥珀(各一兩)
麝香(一分) 黃 赤芍藥 虻蟲(制) 水蛭(制) 鬼箭羽 白術(shù) 羌活(各三分) 熟干地黃(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溫酒吞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