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馮氏錦囊秘錄》 吳茱萸

    作者: 馮楚瞻

    稟火氣以生,故味辛、苦,大熱,有小毒。入足陽明、太陰、足少陰、厥陰四經(jīng)。

    一切陰寒并治。

    吳茱萸,大溫,散胸中脾胃寒冷,膀胱受濕,陰囊作疝,久滑冷瀉,陰寒小腹作疼,肝經(jīng)氣分,脾經(jīng)血分,然性燥急,陰虛火盛者,大非所宜。

    主治(痘疹合參) 宜擇小者去梗,以沸湯浸去苦汁六七次,曬干于瓦上慢火炒用,凡痘飲冷傷胃,嘔逆不止者宜之,士材曰∶燥腸胃而止久滑之瀉,散陰寒而攻心腹之疼,祛冷脹為獨(dú)得,疏肝氣有偏長(zhǎng),疝疼香港腳相宜,開郁殺蟲至效。

    按∶吳茱萸辛散燥熱,專入厥陰居多,其脾腎旁及者也。然下氣最速,腸虛人服之愈甚。東垣云∶濁陰不降,厥陰上逆,甚而脹滿,非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損元?dú)猓寥缪屎砜谏嗌?,以茱萸末醋調(diào),貼兩足心,一夜便愈者,引熱下行也。性極燥極急,非大寒者不可輕投,虛泄者必君參術(shù)方用,亦須少少投之,不爾損人。段成式曰∶椒氣好下,茱氣善上,故食茱萸,有沖膈沖眼脫發(fā)咽痛動(dòng)火發(fā)瘡之害。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yàn)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píng)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hào)林屋散人,又號(hào)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diǎn)、刀割等法,都切實(shí)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