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備急千金要方》 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十四

    作者: 孫思邈。

    扁鵲曰∶夫相死脈之氣,如群鳥之聚,一馬之馭,系水交馳之狀,如懸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堅關之里,不在榮衛(wèi),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脈病患不病,脈來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其來即絕而止。時復起而不相聯(lián)續(xù)也。雀啄者,脈來數(shù)而疾絕止,復頓來也。)又《經(jīng)》言∶得病七八日,脈如屋漏、雀啄者死。(脈彈人手,如黍米也。)脈來如彈石,去如解索者死。(彈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動數(shù)而隨散亂,無復次緒也。) 脈困,病患脈如蝦之游,如魚之翔者死。(蝦游者,苒苒而起,尋復退沒不知所在,久乃復起,起輒遲而沒去速也。魚翔者,似魚不行,而但掉尾動頭身搖,而久住者是也。) 脈如懸薄卷索者死,脈如轉(zhuǎn)豆者死,脈如偃刀者死,脈涌涌不去者死。 脈忽去忽來,暫止復來者死,脈中侈者死,脈分絕者死。(上下分散也。) 脈有表無里者死,《經(jīng)》名曰∶結,去即死。

    何為結?脈在指下如麻子動搖,屬腎,名曰結,去死近也。 脈五來不復增減者死,《經(jīng)》名曰∶代。何謂代?脈五來一止也。脈七來是人一息,半時不復增減,亦名曰∶代。正死不疑?!督?jīng)》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連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設病者閉目不欲見人,脈當?shù)酶蚊},弦急而長。若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shù)镁o實而數(shù),反得沉滑而微者死。 病吐血鼽衄者,脈當?shù)贸良殻吹酶〈罄握咚馈?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脈反沉細微者死奈何?然病若頭痛目痛,脈反短澀者死。 病若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 病腹脈反沉而滑利者死。病四肢厥逆,脈反浮大而短者死。 病耳聾,脈反浮大而澀云∶脈大者生,沉細遲者難治。) 病目KT KT ,脈反大而緩者死。 左有病右有病而左痛,下有病而上痛,上有病而下痛,此為逆。逆者死,不可治。脈來微細而絕者,人病當死。 脈來沉而絕濡,浮而不止推手者,半月死。(一作半日。) 人病脈不病者生。 脈病患不病者死。 人病尸厥,呼之不應,脈絕者死。 脈當大反小者死。 肥人脈細小如絲欲絕者死。羸人脈躁者死。 人身澀而脈來往滑者死。人身滑而脈來往澀者死。 人身小而脈往來大者死。 人身大而脈來往小者死。 人身短而脈來往長者死。 人身長而脈來往短者死。 尺脈上應寸口太遲者半日死。(《脈經(jīng)》云∶尺脈不應寸時如馳,半日死。) 診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脈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為死候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