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專治酒積,上中下分消。
白豆蔻 砂仁 葛花(各一錢) 木香(一分) 青皮(六分) 陳皮 白茯苓 豬苓人參(各三分) 白術(炒) 神曲(炒) 澤瀉 干姜(各四分) 水煎服。
曲 之積,令人腹痛,蓋中州受傷氣逆而濕郁也。豆蔻、砂仁推逆氣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獨入陽明,令濕熱之毒從肌肉而解,故以三味為君,解上焦之醒也;茯苓、豬苓、澤瀉令濕熱之毒從小便而出,故以三味為臣,解下焦之醒也;參、術、木香二皮、干姜中氣賴以調和濕熱,搗其巢穴,解中焦之醒也/。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專治酒積,上中下分消。
白豆蔻 砂仁 葛花(各一錢) 木香(一分) 青皮(六分) 陳皮 白茯苓 豬苓人參(各三分) 白術(炒) 神曲(炒) 澤瀉 干姜(各四分) 水煎服。
曲 之積,令人腹痛,蓋中州受傷氣逆而濕郁也。豆蔻、砂仁推逆氣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獨入陽明,令濕熱之毒從肌肉而解,故以三味為君,解上焦之醒也;茯苓、豬苓、澤瀉令濕熱之毒從小便而出,故以三味為臣,解下焦之醒也;參、術、木香二皮、干姜中氣賴以調和濕熱,搗其巢穴,解中焦之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