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查古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命門在人身之中,對臍,附脊骨,自上數(shù)下,則為十四椎,自下數(shù)上則為七椎,《內經(jīng)》曰∶七節(jié)之旁有小心,此處兩腎所寄,左邊一腎屬陰水,右邊一腎屬陽水,各開一寸五分,中間是命門所居之宮,既太極圖中之白圈也。其右旁一小白竅,即相火也。其左旁之小黑竅,即天一之真水也。此一水一火,俱屬無形之氣,相火稟命于命門,真水又隨相火,自寅至申,行陽二十五度;自酉至丑,行陰二十五度,日夜周流于五臟六腑之間,滯則病,息則死矣。人生男女,交媾之時,先有火會,而后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人生先生命門火,此褚齊賢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世謂父精母血非也。男女俱以火為先,男女俱有精,但男子陽中有陰,以火為主,女子陰中有陽,以精為主,謂陰精陽氣則可,男女合此,二氣交聚,然后成形,成形俱屬后天矣。后天百骸俱備,若無一點先天火氣,盡屬死灰矣。然元陽君主之所以為應事接物之用者,皆從心上起經(jīng)綸,故以心為主。至于棲真養(yǎng)息,而為生生化化之根者,獨臟于兩腎之中,故尤重于腎,其實非腎,亦非心也。(李時珍曰∶命門,為藏精系胞之物,其體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節(jié),兩腎中央,系著于脊下,通二腎,上通心肺,貫腦,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之腑,人物皆有之。主人生物皆由此出,男女媾精,皆稟此命火以結胎,人之窮通壽夭,皆根于此。)兩腎俱屬水,左為陰水,右為陽水,以右為命門,非也。命門在兩腎中間。
陽水陰水相火真水命門圖(圖缺)
命門左邊小黑圈是真水之穴,命門右邊小白圈是相火之穴,此一水一火俱無形,日夜?jié)撔胁幌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