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方。
羊腎(一具) 遠志 人參 澤瀉 桂心 當歸 茯苓 龍骨 干地黃 黃芩 甘草 川芎(各二兩) 麥門冬(一升) 五味子(半升) 生姜(六兩) 大棗(二十枚)
上十六味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羊腎,取一斗二升,次下諸藥,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焦虛熱,上注脾胃,從脾胃上注于肺,好渴利方∶
竹葉(切三升) 甘草(三兩) 栝蔞根 生姜(各五兩) 麥門冬 茯苓(各四兩) 大棗(三十 ?
上九味 咀,先以水三斗,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藥,取三升,為三服。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方∶
竹葉(切,二升) 地骨皮(切,一升) 生地黃(切,一升) 生麥冬(一升半) 栝蔞根 石膏 ?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方。
羊腎(一具) 遠志 人參 澤瀉 桂心 當歸 茯苓 龍骨 干地黃 黃芩 甘草 川芎(各二兩) 麥門冬(一升) 五味子(半升) 生姜(六兩) 大棗(二十枚)
上十六味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羊腎,取一斗二升,次下諸藥,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焦虛熱,上注脾胃,從脾胃上注于肺,好渴利方∶
竹葉(切三升) 甘草(三兩) 栝蔞根 生姜(各五兩) 麥門冬 茯苓(各四兩) 大棗(三十 ?
上九味 咀,先以水三斗,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藥,取三升,為三服。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方∶
竹葉(切,二升) 地骨皮(切,一升) 生地黃(切,一升) 生麥冬(一升半) 栝蔞根 石膏 ?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