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備急千金要方》 消渴第一

    作者: 孫思邈。

    (論六首 方五十三首 灸法七首)

    論曰∶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則大寒凝海而酒不凍,明其酒性酷熱物無以加,脯炙鹽咸,酒客耽嗜,不離其口,三 之后。制不由己,飲啖無度,咀嚼 醬不擇酸咸,積年長夜,酣興不解,遂使三焦猛熱,五臟干燥,木石猶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屬在病者。若能如方節(jié)慎,旬月可瘳。不自愛惜,死不旋踵。方書醫(yī)藥實(shí)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雖不服藥而自可無他。不知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又曰∶消渴之人,愈與未愈,常須思慮,有大癰,何者?消渴之人,必于大骨節(jié)間發(fā)癰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癰也,當(dāng)預(yù)備癰藥以防之。有人病渴利,始發(fā)于春,經(jīng)一夏,服栝蔞、豉汁,得其力,渴漸瘥。然小便猶數(shù)甚,晝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極瘥不減二升也,轉(zhuǎn)久便止,漸食肥膩,日就羸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氣,不得多語,心煩熱,兩腳酸,食乃兼倍于常而不為氣力者,當(dāng)知此病皆由虛熱所致。

    治法可常服栝蔞汁以除熱,牛乳、杏酪善于補(bǔ),此法最有益。

    治消渴除腸胃熱實(shí)方

    麥門冬 茯苓 黃連 石膏 葳蕤(各八分) 人參 龍膽 黃芩(各六分) 升麻(四分)枳 ?

    上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茅根一升,粟米三合煮汁,服十丸,日二。若渴則與此飲至足大麻亦得。

    又方栝蔞根 生姜(各五兩) 生麥冬汁 蘆根(切,各二升) 茅根(切,三升)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