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通脈瀉熱治上焦,飲食下胃,胃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名曰漏氣方澤瀉 半夏 柴胡 生姜(各三兩) 桂心 甘草(各一兩) 人參 茯苓(各二兩) 骨皮(五兩) 石膏(八兩) 竹葉(五合) 心(一升)
上十二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五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通脈瀉熱治上焦,飲食下胃,胃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名曰漏氣方澤瀉 半夏 柴胡 生姜(各三兩) 桂心 甘草(各一兩) 人參 茯苓(各二兩) 骨皮(五兩) 石膏(八兩) 竹葉(五合) 心(一升)
上十二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