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備急千金要方》 五補(bǔ)丸

    作者: 孫思邈。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腰腳酸疼,肢節(jié)苦痛,目暗KT KT ,心中喜忘,恍惚不定,夜臥多夢,覺則口干,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恚怒,房室不舉,心腹脹滿,四體疼痹,口吐酸水,小腹冷氣,尿有余瀝,大便不利方悉主之,人服延年不老,四時(shí)勿絕,一年萬病除愈方。

    杜仲 巴戟(各六分) 人參 五加皮 五味子 天雄 牛膝 防風(fēng) 遠(yuǎn)志 石斛 山藥 狗脊(各四分) 地黃 蓯蓉(各十二分) 鹿茸(十五分) 菟絲子 茯苓(各五分) 覆盆子 石龍芮(各八分) 萆 蛇床子 石南(各三分) 白術(shù)(三分) 天冬(七分)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有風(fēng)加芎、歸、黃 、五加皮、石南、獨(dú)活、天雄、茯神、白術(shù)、柏子仁各三分。有氣加濃樸、枳實(shí)、橘皮各三分。冷加干姜、桂心、吳茱萸、附子、川椒、細(xì)辛各三分。泄精加韭子、白龍骨、牡蠣、鹿茸各三分。泄痢加赤石脂、龍骨、黃連、烏梅肉各三分。春根據(jù)方服。夏加地黃五分,黃芩三分,麥冬四分,冷則去此,加干姜、桂心、川椒各三分,若不熱不寒,亦不須增損,直爾服之。三劑以上,即覺庶事悉佳。慎酸蒜膾陳臭大冷醉吐,是外百無所慎。稍加至三十丸,不得增,常以此為度。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