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痘之始終喜音清,毒熱壅塞啞無聲,喉中有痘不須治,若是毒攻甘桔寧。
【注】音者,心之聲也。心氣上達(dá)于肺而作音,肺清則音清,肺熱則音啞。如痘當(dāng)灌漿而音啞者,此喉中有痘礙于氣道,待外痘收靨,則內(nèi)痘自清,不必施治。若未長灌而音已先啞者,此熱毒壅遏肺竅而然也,宜加味甘桔湯治之。
加味甘桔湯
射干 牛蒡子(炒) 元參 連翹(去心) 麥門冬(去心) 梔子(炒) 苦桔梗 甘草(生)
水煎服。
【方歌】加味甘桔治失音,射干牛蒡與元參,連翹麥冬炒梔子,桔梗甘草共和勻。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痘之始終喜音清,毒熱壅塞啞無聲,喉中有痘不須治,若是毒攻甘桔寧。
【注】音者,心之聲也。心氣上達(dá)于肺而作音,肺清則音清,肺熱則音啞。如痘當(dāng)灌漿而音啞者,此喉中有痘礙于氣道,待外痘收靨,則內(nèi)痘自清,不必施治。若未長灌而音已先啞者,此熱毒壅遏肺竅而然也,宜加味甘桔湯治之。
加味甘桔湯
射干 牛蒡子(炒) 元參 連翹(去心) 麥門冬(去心) 梔子(炒) 苦桔梗 甘草(生)
水煎服。
【方歌】加味甘桔治失音,射干牛蒡與元參,連翹麥冬炒梔子,桔梗甘草共和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