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動脈粥樣硬化》 第二節(jié) 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

    一、常用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的比較

    動脈粥樣硬化模型所用的動物有鼠、兔、豬、狗、猴,依上述理想動物模型的要求最常用的是兔、豬和鼠。各種動物誘導方法和形成特征的差異,見表22-1。

    表22-1 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的種類

    動物種類疾病誘導方法特征鴿自然發(fā)生,或高脂飲食鼠高脂膳食高脂血癥,肥胖大白兔高脂膳食高脂血癥,肥胖血栓性血管壁損害纖維增厚,粥樣硬化新西蘭兔非剝離性內(nèi)皮損害細胞纖維內(nèi)膜增厚進行性病變,內(nèi)膜增厚豬高脂膳食,壁損害極似人類病變狗高脂膳食猴高脂膳食好發(fā)冠狀動脈硬化

    二、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制作過程

    主要介紹豬和兔兩種動物模型的制作過程。因其容易獲得、價格便宜、操作簡單,常為首選動物。

    1.豬的動物模型

    健康雄性中國小型豬,按統(tǒng)計學需要,自定數(shù)量。5~6月齡,稱其體重并記錄,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數(shù)量相等,單籠飼養(yǎng),對照組只給基礎飼料,實驗組基礎飼料每只動物按25g·kg-1/d分兩次給予,上午在少量基礎飼料中拌入10%蛋黃粉和1.2%膽固醇,待吃完后再添足飼料。每月根據(jù)體重變化情況調(diào)整飼料量。兩組均自由攝水。為使動脈粥樣硬化模型更接近人的病變,可采用間接飼養(yǎng)法,于第17周停喂膽固醇和蛋黃粉4周,到第21周再恢復,并不再調(diào)整飼料量,直至第29周。

    2.兔的動物模型

    兔可選日本大白兔或新西蘭白兔(常用作內(nèi)膜剝脫造型)。8周齡或成年兔,稱其體重記錄,隨機分組,單籠飼養(yǎng)。每日給膽固醇1.5g,上午以少量基礎飼料拌食,待吃完后,再添足基礎飼料(每日每只120g),對照組則只供基礎飼料,兩組均自由攝水,飼養(yǎng)10周。

    以上均為高脂膳食法,此外還有一種較常見的造型法是剝脫內(nèi)膜法,其操作是選用我國的大耳白兔,每天只給0.5g膽固醇和大油1.5g,蛋黃5g,1周后經(jīng)右股淺動脈,將3.5F球囊擴張導管插至腹主動脈20cm,球囊充液膨脹至2個大氣壓緩慢拉出,反復3次。

    三、相關(guān)指標檢測

    動脈粥樣硬化的模型檢測,大體包括病理形態(tài)學檢查,免疫組織化學檢查以及生化檢查三個方面。

    1.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

    為了對比,豬在14~29周,兔在5~10周,處死兩組動物(每周各一只),作飼養(yǎng)過程的經(jīng)過觀察。

    (1)肉眼觀察主動脈沿縱軸剪開,蘇丹Ⅲ、Ⅳ混合染色,投影格子計數(shù)法分別計算每條主動脈內(nèi)膜總面積,胸、腹主動脈內(nèi)膜面積以及蘇丹Ⅲ、Ⅳ染色陽性的脂質(zhì)條紋及隆起的纖維斑面積,求出各類病變面積百分比。冠狀動脈自心臟剝下,沿縱軸切開,蘇丹Ⅲ、Ⅳ混合液染色,按上述方法計算每條冠狀動脈內(nèi)膜及其病變面積,求出病變面積百分比。在實驗組(豬)14周時脂質(zhì)條紋面積和纖維斑面積的百分比分別是9.64%和1.56%左右。冠狀動脈在主支近端1/3處可見纖維斑。

    (2)光鏡觀察從胸主動脈和冠狀動脈典型病變處分別取材,常規(guī)石蠟切片,厚4μm,HE染色。用目鏡測微尺于200倍鏡下測量動脈纖維斑或脂質(zhì)條紋的最大厚度及中膜厚度,求其厚度比值,兩組的值應有顯著的差異。Masson染色片,光鏡下400倍計數(shù)三個視野的腹主動脈和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纖維斑內(nèi)胞漿紅染的梭形細胞(視為平滑肌細胞)數(shù)。其值在兩組間亦應有顯著的差異。此外,尚可在實驗組見到內(nèi)膜缺損或裂隙。

    (3)電鏡觀察動脈處死后迅速取材(部位同光鏡),2.5g戊二醛及1%鋨酸雙重固定,常規(guī)制備樣品,以超薄切片機切片,乙酸鈉,檸檬酸鋁染色,透射電鏡觀察。掃描電鏡樣品經(jīng)逐級酒精脫水,臨界點干燥,鍍膜后觀察。在動物模型組應見到內(nèi)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見到髓磷脂小體,細胞間連接變直變寬,內(nèi)皮下間隙擴大,有較多的平滑肌細胞(SMC)和泡沫細胞。泡沫細胞胞質(zhì)內(nèi)密集成群分布的大脂滴和膽固醇結(jié)晶,結(jié)晶使細胞核移位,胞體腫大,部分泡沫細胞崩解,如圖22-1所示。線粒體腫脹變性,多數(shù)SMC胞漿內(nèi)充滿大量細胞器(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等)。但肌絲成分較少,間質(zhì)可見彈力纖維增生,細胞外脂質(zhì)沉積。

    猴大動脈硬化灶電鏡圖

    圖22-1 猴大動脈硬化灶電鏡圖

    喂飼一年形成的高膽固醇血癥猴的大動脈呈高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fattystreak)表面,內(nèi)皮細胞呈復雜的凸凹不平。一部分細胞接合分離、巨噬細胞祼落、血小板粘著凝集。

    2.免疫組化定性定位觀察

    目前市場上有多種免疫組化所需的抗原抗體提供,針對LDL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可采用組化分析,用相應的LDL抗體為第一抗體的PAP法觀察LDL在動脈粥樣硬化病灶內(nèi)的分布。LDL免疫活性陽性的顆粒主要分布在泡沫細胞周邊,在纖維斑塊內(nèi),LDL顆粒呈彌漫性分布,在病灶深部內(nèi)彈力板附近,有大量LDL顆粒聚集成帶狀。

    3.生化指標檢測

    在動物飼養(yǎng)全過程中,每周應進行一次血脂測定??稍诙轨o脈取血或心臟直接抽血。常測指標有血清總膽固醇(TC),某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載脂蛋白AⅠ(ApoAⅠ),載脂蛋白B(ApoB)等,其動物模型,除ApoAⅠ和HDL外,其他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以TC、LDL、ApoB最為顯著。此外,血小板膜流動性(PMF)及丙二醛(MDA)也可用作參考指標。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