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皆因風(fēng)熱燥,歸于大腸也。
秘方涼血為主。
四物湯(涼血) 黃芩(涼腸) 枳殼(寬腸) 槐角(涼血生血) 升麻
秦艽白術(shù)丸
秦艽(去蘆) 皂角仁(燒存性去皮,各一兩) 歸尾(酒洗) 桃仁 大黃(各一兩)白術(shù) 澤瀉(五錢(qián),滲濕) 枳實(shí)(麩炒,泄胃,五錢(qián)) 地榆(三錢(qián)止血)
上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湯下百丸,以飯壓之。
氣滯加檳榔木香;濕熱勝加黃柏。
又云∶以蒼術(shù)、防風(fēng)為君,甘草、芍藥為佐。
蒼術(shù)澤瀉丸
蒼術(shù)(四兩) 澤瀉 枳子(二兩) 皂角仁(燒)地榆(一兩) 飯丸。
脈痔血自肛門(mén),另作竅出。
烏頭(炮去皮尖) 連(各一兩) 丸服。
又荊芥 槐花 石菖蒲(各一兩) 丸服。
酒痔黃連(酒浸酒煮) 酒丸飲下。
痔血不止檢KT 根(灰空心下)。又干絲瓜一枚,連皮子燒存性,酒下二錢(qián)。
又方耳接 川歸(一兩) 黃柏(二兩) 烏龜(一個(gè)酒煮干為度,日干為末,)蜜丸皂子大。
皂角散治痔漏脫肛。
黃牛角腮(不切) 蛇蛻(一條) 穿山甲(七片) 皂角(一枚)
上并切,瓷瓶泥固候干,先以小火燒煙出,方以大火 紅,出冷,研細(xì)。胡桃酒下,臨睡分出蟲(chóng)五更卻以酒下二錢(qián)。
洗五倍子 樸硝 桑寄生 蓮房 先熏后洗。
又天仙子 荊芥 蔓荊子 小椒 煎洗。
敷木鱉子 五倍子 末敷腫處。
又麝香 腦子 朱砂 研入生田螺內(nèi),待成水抹頭不拍遍以干收為度。
又好蠟茶細(xì)末,入腦子同研,津調(diào)紙花粘貼除根,后方貼之∶白礬(枯二錢(qián)、生二錢(qián)) 乳香(三錢(qián)) 真香 俱同研為膏紙花貼。如便秘,當(dāng)歸枳殼湯下三黃丸。
又木槿花(陰干或葉) 專(zhuān)封痔口能干。
腐痔核(化為水) 硼砂(火 ) 輕粉 蘆干石( ) 或加信石( ) 以樸硝洗凈,辰砂敷外四圍,點(diǎn)核上。
腸風(fēng)塞藥蘆干石( 便淬) 牡蠣粉
脫肛洗方理省藤 桑白皮 白礬 煎湯洗。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皆因風(fēng)熱燥,歸于大腸也。
秘方涼血為主。
四物湯(涼血) 黃芩(涼腸) 枳殼(寬腸) 槐角(涼血生血) 升麻
秦艽白術(shù)丸
秦艽(去蘆) 皂角仁(燒存性去皮,各一兩) 歸尾(酒洗) 桃仁 大黃(各一兩)白術(shù) 澤瀉(五錢(qián),滲濕) 枳實(shí)(麩炒,泄胃,五錢(qián)) 地榆(三錢(qián)止血)
上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湯下百丸,以飯壓之。
氣滯加檳榔木香;濕熱勝加黃柏。
又云∶以蒼術(shù)、防風(fēng)為君,甘草、芍藥為佐。
蒼術(shù)澤瀉丸
蒼術(shù)(四兩) 澤瀉 枳子(二兩) 皂角仁(燒)地榆(一兩) 飯丸。
脈痔血自肛門(mén),另作竅出。
烏頭(炮去皮尖) 連(各一兩) 丸服。
又荊芥 槐花 石菖蒲(各一兩) 丸服。
酒痔黃連(酒浸酒煮) 酒丸飲下。
痔血不止檢KT 根(灰空心下)。又干絲瓜一枚,連皮子燒存性,酒下二錢(qián)。
又方耳接 川歸(一兩) 黃柏(二兩) 烏龜(一個(gè)酒煮干為度,日干為末,)蜜丸皂子大。
皂角散治痔漏脫肛。
黃牛角腮(不切) 蛇蛻(一條) 穿山甲(七片) 皂角(一枚)
上并切,瓷瓶泥固候干,先以小火燒煙出,方以大火 紅,出冷,研細(xì)。胡桃酒下,臨睡分出蟲(chóng)五更卻以酒下二錢(qián)。
洗五倍子 樸硝 桑寄生 蓮房 先熏后洗。
又天仙子 荊芥 蔓荊子 小椒 煎洗。
敷木鱉子 五倍子 末敷腫處。
又麝香 腦子 朱砂 研入生田螺內(nèi),待成水抹頭不拍遍以干收為度。
又好蠟茶細(xì)末,入腦子同研,津調(diào)紙花粘貼除根,后方貼之∶白礬(枯二錢(qián)、生二錢(qián)) 乳香(三錢(qián)) 真香 俱同研為膏紙花貼。如便秘,當(dāng)歸枳殼湯下三黃丸。
又木槿花(陰干或葉) 專(zhuān)封痔口能干。
腐痔核(化為水) 硼砂(火 ) 輕粉 蘆干石( ) 或加信石( ) 以樸硝洗凈,辰砂敷外四圍,點(diǎn)核上。
腸風(fēng)塞藥蘆干石( 便淬) 牡蠣粉
脫肛洗方理省藤 桑白皮 白礬 煎湯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