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子辛甘大熱有大毒為陽中之陽,故走而不守,入手太陽浮中沉無所不至,非身表涼四肢厥,不可用。
四逆湯散陰寒;
姜附湯復陽虛;
附子湯補胃,加桂枝和表;
白通湯溫里;
真武湯除濕。
凡十六方同用。
干姜辛溫大熱其性止而不移,屬陽,可升可降,補下焦虛寒,溫手足厥冷,同附子溫里,共甘草復陽。
桃花湯補不足;
理中丸止吐利;
人參湯解表;
陷胸丸開結(jié)。
凡十七方同用。
吳茱萸辛溫大熱有小毒入太陰厥陰之經(jīng),治陰毒下氣最速,開腠理散寒通關(guān)節(jié)和胃,仲景主食谷欲嘔,雜證治心腹絞痛。
細辛辛溫入少陰厥陰之經(jīng),主咳逆頭痛下氣,安五臟,破痰利水。
小青龍行水潤燥;
烏梅丸溫藏散寒;
四逆湯治內(nèi)有久寒;
附子湯溫少陰之氣。
凡四方同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四十五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于2001年2月28日修訂通過,現(xiàn)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
2001年2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修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子辛甘大熱有大毒為陽中之陽,故走而不守,入手太陽浮中沉無所不至,非身表涼四肢厥,不可用。
四逆湯散陰寒;
姜附湯復陽虛;
附子湯補胃,加桂枝和表;
白通湯溫里;
真武湯除濕。
凡十六方同用。
干姜辛溫大熱其性止而不移,屬陽,可升可降,補下焦虛寒,溫手足厥冷,同附子溫里,共甘草復陽。
桃花湯補不足;
理中丸止吐利;
人參湯解表;
陷胸丸開結(jié)。
凡十七方同用。
吳茱萸辛溫大熱有小毒入太陰厥陰之經(jīng),治陰毒下氣最速,開腠理散寒通關(guān)節(jié)和胃,仲景主食谷欲嘔,雜證治心腹絞痛。
細辛辛溫入少陰厥陰之經(jīng),主咳逆頭痛下氣,安五臟,破痰利水。
小青龍行水潤燥;
烏梅丸溫藏散寒;
四逆湯治內(nèi)有久寒;
附子湯溫少陰之氣。
凡四方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