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備急千金要方》 大黃瀉熱湯

    作者: 孫思邈。

    治脾脈厥逆大腹中熱切痛,舌強腹脹,身重食不下,心注脾急痛方。

    大黃(切,水一升半,漬一宿) 甘草(各三兩) 澤瀉 茯苓 黃芩 細辛 芒硝 橘皮(各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下大黃更煎二沸,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脾熱脅痛,熱滿不歇,目赤不止,口唇干裂方

    石膏(一斤,碎) 生地黃汁 赤蜜(各一升) 竹葉(切、五升)

    上四味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取七升,去滓,澄清,下石膏,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黃汁煮兩沸,次下蜜煎取三升,細細服之。

    治脾熱偏一邊痛,胸滿脅偏脹方

    茯苓 橘皮 澤瀉(各三兩) 芍藥 白術(各四兩) 桂心 人參(各三兩) 石膏(八兩) 半夏(六兩) 生姜(切) 桑根白皮(各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須利下,加芒硝二兩佳。

    脾虛冷右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太陰經也。病苦泄注,腹?jié)M氣逆,霍亂、嘔吐、黃膽,心煩不得臥,腸鳴,名曰脾虛冷也。

    治虛脹脅痛肩息有時發(fā)作悉補之方

    五加根皮 丹參 橘皮(各一斤) 地骨皮 干姜 白術(各八兩) 干地黃 芎 附子(各五兩) 豬椒根皮(二斤) 桂心 桔梗(各四兩) 甘草(三兩) 大棗(五十枚)

    上十四味 咀,以酒四斗漬五七日,服七八合加至一升,日再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