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經(jīng)】味辛平。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創(chuàng),風(fēng)痙。一名空草。
味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jīng)。清金瀉熱,消郁破凝。
《傷寒》二白散,方在桔梗?!督饏T》當(dāng)歸貝母苦參丸,方在當(dāng)歸。并用之,以其清金而瀉熱也。
貝母苦寒之性,瀉熱涼金,降濁消痰,其力非小,然輕清而不敗胃氣,甚可嘉焉。其諸主治,療喉痹,治乳癰,消癭瘤,去努肉,點(diǎn)翳障,敷瘡癰,止吐衄,驅(qū)痰濁,潤心肺,解燥渴,清煩熱,下乳汁,除咳嗽,利水道。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本經(jīng)】味辛平。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創(chuàng),風(fēng)痙。一名空草。
味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jīng)。清金瀉熱,消郁破凝。
《傷寒》二白散,方在桔梗?!督饏T》當(dāng)歸貝母苦參丸,方在當(dāng)歸。并用之,以其清金而瀉熱也。
貝母苦寒之性,瀉熱涼金,降濁消痰,其力非小,然輕清而不敗胃氣,甚可嘉焉。其諸主治,療喉痹,治乳癰,消癭瘤,去努肉,點(diǎn)翳障,敷瘡癰,止吐衄,驅(qū)痰濁,潤心肺,解燥渴,清煩熱,下乳汁,除咳嗽,利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