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經(jīng)】味辛溫。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一名橐吾,一名顆東,一名虎須,一名免奚。生山谷。
味辛、氣溫,入手太陰肺經(jīng)。降沖逆而止嗽喘,開痹塞而利咽喉。
《金匱》射干麻黃湯,方在射干。用之治咳而上氣,喉中如水雞聲。以其開痹而止喘也。
款冬降逆破壅,寧嗽止喘,疏利咽喉,洗滌心肺,而兼長潤燥。肺逆則氣滯而津凝,故生煩躁。肺氣清降,濁瘀蕩掃,津液化生,煩躁自止。其諸主治,除肺癰膿血,去痰涕膠黏,開咽喉喘阻,潤胸膈煩躁,皆去濁還清之力也。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二卷。辨外惑、內(nèi)傷的區(qū)別。凡精神刺激、飲食不調(diào)等引起的疾病為內(nèi) 傷病,其治療著重于調(diào)理脾胃、說明與六淫外感病的證治有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本經(jīng)】味辛溫。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一名橐吾,一名顆東,一名虎須,一名免奚。生山谷。
味辛、氣溫,入手太陰肺經(jīng)。降沖逆而止嗽喘,開痹塞而利咽喉。
《金匱》射干麻黃湯,方在射干。用之治咳而上氣,喉中如水雞聲。以其開痹而止喘也。
款冬降逆破壅,寧嗽止喘,疏利咽喉,洗滌心肺,而兼長潤燥。肺逆則氣滯而津凝,故生煩躁。肺氣清降,濁瘀蕩掃,津液化生,煩躁自止。其諸主治,除肺癰膿血,去痰涕膠黏,開咽喉喘阻,潤胸膈煩躁,皆去濁還清之力也。